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

ID:29471959

大小:58.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州大地——锦绣山川一、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由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到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l娄山关》。思路:1、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三的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预见上、音乐与相关文化;2、材料选择紧扣课题中心——锦绣山川;3、体裁形式包括歌曲、和唱、角祥和长;4、风格特点有青藏高原藏族、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等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峻峭美、悲壮美等不同审美类型。二、重点难点:1、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重点:背唱着两首歌曲,并

2、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特点。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后者要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2、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重点: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体结构。难点:(1)对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3、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娄山关》。重点:体会音乐、诗歌、绘画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异同。难点:理解这两

3、部作品在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不同特点。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或CD机(投影仪)。2、展示锦绣山川的图片或幻灯片。如: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大兴安岭、沂蒙山、峨眉山、娄山关等。3、与教材第34页下半部、37页下半部相同的表格挂图。4、交学CD或录音带(VCD或录像带):《青藏高原》《太行颂》《黄图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沂蒙山小调》《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青藏高原》。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4、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2、唱歌《青藏高原》(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或者由教师范唱歌曲《青藏高原》,或播放该歌曲的录音(录像,或CDVCD)。(2)分三个部分跟录音哼唱。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份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

5、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有”到“无”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C、由“哦,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的“高”字拖腔。(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银子的二段体。3、分析歌曲《太行颂》(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

6、、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2)播放录音。(3)讨论《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4、欣赏《黄土高坡》(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

7、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7、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8、作业布置:熟练演唱《青藏高原》。 9、课后小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