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91224

大小:6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背影朱自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后“读一读,练一练”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2.理解关键词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体会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爱的深沉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学会关爱他人。○重点难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2、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以一则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二、听读感知。1.自由速读,概

3、述内容。A.字词积累: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蹒跚B.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等。最主要的是“车站送别”。2.自读课文,品味细节。全文线索--“背影”。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学生交流明确: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

4、催人泪下。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3.文中多次出现背影,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以句式“我看到了一个的背影”,说说你的感受。学生阅读、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小结:背影既是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的聚焦点。父爱的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集在背影上,父子情深也都倾注在背影上。三、小结以“背影”为线索,全文的脉络就很清楚了。开头破题点题事情经过引出望父买桔刻画父子惜别惜别结尾怀念照应四、作业。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预习课文。第

5、二课时一、精心赏析1.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体态:肥胖走路姿态:蹒跚、慢慢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

6、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年龄:老年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2.文中的父亲言语不多,而且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找出文中父亲说的话并仔细体会。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讨论、交流。教师点拨。①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

7、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啊!)②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

8、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③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