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ID:56605304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29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3.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先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再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抽取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的父子情深,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2.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3.分析本文的剪裁,感受本文详略得

2、当的叙事特点。◆难点:作者的写作极其“诚实”,引导学生加以体会。◆教学突破: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用了多个动词,这些词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怜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加以分析。另外,对作者的心理作深入探讨就会体会到作者是在“诚实”的写作,这正是这篇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2.课件制作。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教学辅助工具:教案同步课件、相关歌曲音乐。◆课时安排:3课时。-10-用心爱心专心第1课时一、导

3、入课文。同学们,近两个月的暑假,大家一定和父母亲人们在一起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感受到了浓浓亲情。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父亲的哪一个举动(细节)让你感受到这是一种爱?在你的眼中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抽学生讲述。2.老师读短文《儿子眼中的父亲》:10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30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40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0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

4、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致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背影》是记实叙事散文,写于

5、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10-用心爱心专心正是指这两件事。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到了扬州,父亲将金

6、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袄,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本文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实。二、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预设问题:本课描写的是“背影”,是让作者望而泪下的父亲的背影,它到底是怎样的呢?整体感知:1.抽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以背影为线索。父子浦口送别。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老师解释: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7、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二年前的冬天,徐州)3.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a.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b.独特的角度---父亲的背影4.分析外貌描写(父亲的穿戴):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体会“黑”、“黑”、“深青”给人的感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黑”、“深青”:沉重、压抑5.分析动作描写:学生读第6段。投影: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

8、据课文填空,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