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ID:29506486

大小:67.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1说“木叶”教材优化全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说“木叶”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自主研学平台一、作者简介林庚:著名学者、诗人。1910年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开始新格律体诗的写作。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7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

2、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他还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二、重点字词1.字音袅袅(niǎo)灼灼(zhuózhuó)寒砧(zhēn)征戍(shù)筌(quán)窸窣(xīsū)桅杆(wéi)迢远(tiáo)2.字形饱满缠绵洗练疏朗飘零丰富多彩相去无几3.词语理解得

3、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丰富多彩:(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教材优化全析一、文脉梳理二、课文详解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列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的例子来说明。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

4、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本段列举事例翔实丰富,充分说明了“木叶”之重要。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最后一句自然过渡到下一段。第4—6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

5、的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作者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

6、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正因为有这个特征,所以《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而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木叶”的“叶”,有缠绵的一面,“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而“落木”就连“叶”这个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第7段是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整合感悟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

7、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所以本篇文章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的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不但使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力,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疑难探究1.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参考答案: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

8、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2.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三、技巧鉴赏1.结构严谨文章题目为“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