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

ID:29584530

大小:1.0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1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_第1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_第2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_第3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_第4页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漫步宋词14苏轼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 苏轼词二首蝶恋花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内容赏析】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这里的“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

2、”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常识·速览]豪放派代表词人——苏东坡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

3、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助的姐妹篇来读。[文本·精析]1.作者在快哉亭所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

4、抓住意象的特征——落日、水连空、碧峰。上片写快哉亭远眺所见的苍茫秀丽之景。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在夕阳映照之下,“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的壮观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下片写俯瞰所见,词人将目光从天际收回,放眼江面,这无边无际的一片,像镜子一样平展、洁净,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秀色可餐,令人销魂。2.明明是在快哉亭观赏眼前的美景,可为什么苏轼要“长记平山堂上”,追想回忆登临平山堂之胜景呢?【答案】“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

5、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语境的空灵飞动。3.上阕中,作者先写眼前所见快哉亭的景色,然后写过去在平山堂所见的景色,由现实写到回忆,这叫作什么写法?并作分析。【答案】虚实结合。“落日绣帘卷”四句写现实中的情况,是实写。“长记平山堂上”四句回忆过去赏景所看到的景象,借在平山堂所看到的美景来描写眼下所见的快哉亭的

6、景色,是虚写。因此,上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4.“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答案】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借对风的议论,引出作者自己的感受,即只有胸中有了浩然正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长达千里的“快哉”之风。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5.“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案】“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澄澈平静,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6.“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白头翁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答案】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出没。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里“白头翁”的形象是苏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泰然自若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名句·鉴赏]1.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鉴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刚刚还风平浪静,忽然之间就浪涛汹涌,巨浪中一位白发老人从容不迫地驾驶着一叶扁舟,与风浪搏斗着,飞驶而来。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