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ID:29615781

大小:59.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奴隶起义频繁解析:“礼乐征伐”属于国家大事,应由天子决定。但到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增强,权力开始下移,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开始瓦解。A、C、D三项均与春秋时期史实不符。答案:B2.(

2、原创)管仲自称其安国之策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用之”,这说明(  )A.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D.春秋时期奴隶制已受到破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修旧法”“择其善者而用之”说明了旧的制度已被破坏,但却未完全被废除。答案:D3.《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 ③燔诗书而明法令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勇于公战”是因为商鞅变法实行奖励

3、军功的政策;“怯于私斗”是因为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度。答案:C4.(原创)东汉学者桓谭曾说:“李悝著《法经》,卫鞅(商鞅)受之,入相于秦,是以秦、魏二国深文峻法相近。”理解最准确的是(  )A.商鞅是李悝的学生B.秦魏两国文化同源C.商鞅相秦后,以法治国D.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历史发展潮流解析:做题时要抓住“理解最准确”这一限定条件,而D项显然是材料中现象的本质。答案:D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指的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

4、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实施均田制后的户籍管理、赋役征发等问题,北魏实施了三长制。答案:A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故选A项。答案:A7.王安石变法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方针。在下列法令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青苗

5、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农田水利法没有直接涉及国家的财政收入问题,故不属于“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法令。答案:C8.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定地方教育高于太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之所以规定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是因为王安石已经认识到科举制度不能完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6、答案:A9.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核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A.屯田多少B.编写农书C.推广先进科学技术D.农桑兴废解析:忽必烈重视农业并把农桑兴废作为察举赏罚地方官员的重要指标。答案:D10.张居正的措施中,直接触动官僚地主利益的是(  )①考成法 ②内修守备 ③清查田亩 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内修守备是为了加强边防,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措施保护了内地居民的利益。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1题22分,第12题22分,第13题26分,共70分)11.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1)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10分)(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12分)参考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

8、度;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建立县制。(2)积极意义:商鞅变法鼓励人们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战争对物资的需求,从而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消极作用: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