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

ID:29692367

大小:9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2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 专题28 第1节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专题28第1节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另备试题人民版选修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

2、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2)19世纪末“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请举两例说明。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鲜卑族拓跋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

3、取了什么重要措施?(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答案:(1)社会发展落后。(2)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移风易俗,改行汉制。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文明开化。(3)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进程;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

4、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颁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该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性质、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

5、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