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

ID:29716870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黄疸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由茵陈蒿汤引发的关于黄疸的研究李娅男20097116基础医学院2009级中医学(七)一班【摘要】: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流传至今,后学者根据其内容涉猎不同,将其一分为二,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主要探讨外感伤寒病;后者主要阐述疑难杂病。通览全书,其中多处涉及黄疸病的内容,其中《伤寒论》涉及黄疸的方剂主要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三首。对后世启发影响最大首推其代表方茵陈蒿汤,方由茵陈蒿、桅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主治各种肝胆疾患。时至今日仍为临床广泛应用,疗效颇佳。本篇综述即是由本组所设计的关于茵陈蒿汤的

2、实验引发的关于“黄疸”的探究,具体内容如下:【关键词】:黄疸/含义病因病机治法治方现代研究【正文】:1.含义与渊源黄疸,亦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均可出现黄疸。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病诊尺》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提出炎暑湿热之邪是黄疸产生的原因,且与脾肾相关。如《灵枢·经脉篇》有“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肾所

3、生病者……黄疸肠癖。”2.病因病机的研究黄疸主要是由于水湿停滞阻遏、累及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其常道而浸淫肌肉,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若因湿热郁滞而发则为“阳黄”;若湿从寒化则为“阴黄”。若肝胆热毒炽毒,传入营血,邪陷心包,则骤发“急黄”。2.1“湿邪致病”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在一系列致病因素中尤重视湿热之邪,在《金匮要略·黄疸病》强调:“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又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即无汗

4、、小便不利,致使湿热郁滞不解是产生黄疸的根本原因。“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可见黄疸的成不仅与湿热有关,与寒湿也有关。湿热黄疸过用苦寒之品,或患者脾胃虚弱,或过食生冷,复感寒邪直伤脾胃;或长期过量饮酒,既病湿热,又病脾虚,加之久用苦寒,必伤阳气。寒为阴邪,寒性凝滞,使脾阳不振,水湿输布失调,肝胆疏泄失司,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迄今为止,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诸家多宗仲景之论,以“湿邪致病”为基本框架。[1]2.“热毒与血瘀互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谓:“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

5、刻,故云急黄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谓:“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发黄”。王清任《论痘非胎毒》篇也指出:“受瘟疫至重,瘟疫在内,烧炼真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究其病因病机,主要在于毒、瘀为患,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理产物,两者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以至热毒瘀血胶结,内蕴脏腑,气机失调,腑气不通,浊气上冲,恶症丛生。湿热疫毒由口鼻内侵入里后,迅速从脾胃弥漫,深入营血,导致煎熬熏蒸,炼血为瘀;与血相搏,结而留络为瘀;伤津耗液,阴伤血滞为瘀;损络迫血,血妄离经为瘀;壅滞气机,气滞血阻为瘀。此都为因热致淤。同样瘀血的形成也可使邪热更盛。瘀血内阻,则血脉不畅,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相互

6、贯通,壅阻气机,使邪热难以清解,热毒壅塞体内,无以发越外解,瘀血越甚热毒越盛,愈壅愈盛、愈盛愈壅,造成恶性循环。热毒血淤是重型肝炎病理损害的物质基础是比较公认的看法[2]。2.3饮食与劳逸失常饮食不洁、饮酒无度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亦可导致黄疸的发生。饮食不节指引用或进食为寄生虫、疫毒及秽浊所污染的不洁之物。饮酒无度指一次饮酒过量,亦指长期嗜酒。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喜上升,且大热大毒,又为湿热之最。长期大量嗜酒,久必湿热蕴结,热毒内攻,内生瘀热,结在脾脏血分,终成“酒积”“酒癖”“酒黄”。仲景所说“五疸”,其中“酒疸”为其中一种,可见饮酒与该病关系密切。所以才有唐孙思邈“

7、夫发黄,多是酒客”,《诸病源候论》:“夫虚劳之人,若饮酒多,进谷者少,则胃内生热——则身目发黄”之说。[3]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嗜食肥甘、贪食生冷、偏食辛辣等,日久必致寒积于中,湿从内生而成寒湿或湿热困脾之证,亦可诱发黄疸。如谷疸,即因素有谷气,或邪伏留于阳明经,又感受外邪或经饮食不节,邪气入里与伏邪相搏结,两邪相加,多因气分有湿,小便不利,热邪不得外流,热不得外泄,逆传脾之血分而发之,为阳明病内传脾脏所致,在黄疸同时并阳明病。酒疸,因素有饮酒史伤及脾脏所致。《素问·平人气象论篇》:“已食如饥者,胃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