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ID:29836090

大小: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4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4.1.2认识三角形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4.1认识三角形(2)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在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灵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的木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观察图中的五个三角形,你能把它们按角进行分类吗?处理方式: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

2、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从边的角度来认识三角形,从而引入新课。二、动手探究,交流展示活动内容:1.认识等腰三角形观察上图中的五个三角形,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处理方式:学生能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将所给的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在复习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分组测量,并将学生给出的测量结果出示在课件上.(1)(5)的三边都不相等.(2)有两边相等是等腰三角形.(3)三边都相等是等边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边与角都有特定的名称,相等的两边叫腰,不等的边叫底

3、.腰和底角叫底角,两腰的夹角叫顶角.2.三角形按边共分两大类.等腰三角形与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处理方式: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些动手测量,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在于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分类的方法.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活动内容:(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4、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处理方式:学生能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结论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并通过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差活动内容: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并填空.abcabcabc(1)a=___b=___c=___a-b___cc-b___ac-a___b(2)a=___b=___c=___b-a___cc-a___bb-c___a(3)a

5、=___b=___c=___a-c___ba-b___cc-b___a处理方式:通过测量得到第一个图锐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第二个图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第三个图钝角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探究(1)(2)我们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本环节通过试验活动,让学生经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6、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得出的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追问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学生能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经历活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深对结论的理解.三、范例导航,巩固训练活动内容:老师手里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铁丝,如果用长度为2cm的铁丝能与它们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铁丝呢?处理方式: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可先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一代表到黑板上演示.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

7、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取5cm、6cm、7cm、8cm长的木棒都可以.即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只需大于8-5=3cm,而小于8+5=13cm.即能摆成三角形.所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两边之差=较大边-较小边)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一方面规范答题过程,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方法,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作用.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cm和3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1)当腰长10cm时,则底长3cm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2)当底长10cm时,则腰长3

8、cm,然而两腰之和小于底边(3+3<10),所以此三角形不存在.  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处理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