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ID:29896364

大小:4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4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_第1页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_第2页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首席医学网    2010年01月07日17:10:08Thursday   ·医师杂志征稿·普通外科文献·呼吸疾病会议·网站运营·核心期刊征稿·帕金森病·国际神经再生论坛·内蒙中医药·心律失常会·危重病诊治·心血管医师·内科诊疗班·方剂组成原理·亚健康学会·风湿关节炎作者:马淑霞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华普通外科》征稿【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表里双解法;黄花双解汤多年来,笔者应用清热导滞、表里双解法,以经验方黄花双解汤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收到较好疗效。现将2005年3月-2006年11月间观察的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儿。西医诊断依据《儿科学》[1]急性上呼吸道感

5、染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所订标准:以发热为主,体温在38℃以上,流涕,咳嗽,咽部红肿疼痛,并见腹胀、便秘或大便不调、口气秽臭、纳差、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等。年龄2~12岁,病程小于3d。患儿发热分布情况:38~38.5℃20例,38.5~38.9℃63例,39~39.4℃24例,39.5~39.9℃11例。血WBC<4.0×109/L12例,4.0~10.0×109/L82例,>10.0×109/L24例。将上述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5.21±2.28)岁;病程(

6、1.43±0.9)d。对照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11岁,平均(5.05±2.06)岁;病程(1.42±0.89)d。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黄花双解汤口服。药物组成: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柴胡10g,薄荷6g,炒槟榔10g,枳壳6g,大黄10g。加减:腹痛者加生白芍10g;咳嗽重者加鱼腥草10g;吐重者加佩兰6g。由本院制剂室用进口煎药机统一浓煎,每日100~200mL,根据年龄每次服20~50mL,分3~5次服完。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10mg/(kg·d);口服清热解

7、毒口服液(河南信心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41021003):2~3岁每次10mL、4~7岁每次15mL、8~12岁每次20mL,每日3~4次口服。2组体温超过39℃者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mg/kg口服,可适当采用支持疗法,治疗中不用其它中西药物,治疗3d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方法   测体温变化,观察退热效果;观察咳嗽、流涕、咽红疼痛、腹胀、纳差等症状及体征变化;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证候评定采用计分法,根据症状轻、中、重,分别计以1、2、3分,无症状者计0分,符合辨证舌脉者分别计1分。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4 结果  4.1 疗效

8、标准[2]   痊愈:用药48h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用药72h内体温较前下降,主要症状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58例,痊愈29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7.35,P<0.01)。  4.3 2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   完全退热时间是指用药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不再反复的时间,治疗组为(28.

9、88±4.31)h,对照组为(44.96±4.12)h。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4.4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5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大多属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中药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临床辨证中以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蕴化内热、表里同病者居多,因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当今独生子女受溺爱,多食高营养、高热量食物,致使积食滞中。可先有积滞而后感外邪;或因外邪伤脾而致乳食停滞、蕴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