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

ID:29901678

大小:1.0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24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_第1页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_第2页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_第3页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_第4页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战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7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37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考纲要求:“新定义”主要是指即时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定理、新法则、新运算五种,然后根据此新定义去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用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新的定义,这样有助于对新定义的透彻理解。对于此题中的新概念,对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考查的还是基础数学知识,所以说“新题”不一定是“难题”,掌握好三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法宝。基础知识回顾:1、此类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2)数列的单调性(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简单的有关整数的结论(5)数

2、学归纳法与反证法2、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技巧:(1)此类问题在设立问题中通常具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第(1)问让你熟悉所创设的定义与背景,第(2),(3)问便进行进一步的应用,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前面一问中的过程与结论,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新信息”的诠释与应用。抓住“新信息”的特点,找到突破口,第(2)(3)问便可寻找到处理的思路(2)尽管此类题目与传统的数列“求通项,求和”的风格不同,但其根基也是我们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方法。所以在考虑问题时也要向一些基本知识点靠拢,弄清本问所考察的与哪个知识点有关,以便找

3、到一些线索。(3)在分类讨论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相对简单的情况入手,可能在解决的过程中会发现复杂情况与该情况的联系,或者发现一些通用的做法与思路,使得复杂情况也有章可循。应用举例:例1.已知数列满足,定义:使乘积为正整数的叫做“简易数”,则在内所有的“简易数”的和为________.【答案】4082例2:定义:若对任意,数列的前项和都为完全平方数,则称数列为“完全平方数列”;特别的,若存在,使得数列的前项和为完全平方数,则称数列为“部分平方数列”(1)若数列为“部分平方数列”,且,求使数列的前项和为完全平方数时的

4、值(2)若数列的前项和,那么数列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列”?若是,求出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试求所有为“完全平方数列”的等差数列解:(1)思路:依题意可知先求出的表达式,再根据表达式的特点寻找到完全平方式即可时,时,时,是完全平方数(2)思路:若要观察的前项和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则要先求出的通项公式。由可求得当,时,的前项和即为,所以为“完全平方数列”当时,不是完全平方数不是“完全平方数列”综上所述:时,是“完全平方数列”,时,不是“完全平方数列”(3)思路:依题意可知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应为完全平方式,由等差数列求和

5、公式出发,可将其通过配方向完全平方式进行靠拢,可得:,所以有,再根据利用整数的特性求解即可。由①可令由②令,可得:代入到③可得:或当时,当时,当时,符合上式综上所述,例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设,.(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若,,求实数的最小值;(3)当时,给出一个新数列,其中设这个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可以写成(且)的形式,则称为“指数型和”.问中的项是否存在“指数型和”,若存在,求出所有“指数型和”;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思路:由(1)可解出,进而可求出,由可在的情况下得到关于的恒成立不等式,从而

6、通过参变分离可求出的范围:,再验证是否成立即可(3)思路:时,可代入求出,从而,利用“指数型和”的定义,可先求出前项和,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可否写成的形式,本题不便将变形为的形式,所以考虑利用等式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即判断是否有解。,为偶数时,为奇数时,。而只是个2相乘,所以可通过对分解后的每个因式能否表示为的形式进行讨论即可。解:由(1)可得:当时,,即,为“指数型和”当为奇数时,若为偶数,则为奇数,为奇数为奇数,若为奇数,则为偶数,为个奇数之和也为奇数当为奇数时,不存在“指数型和”综上所述:只有为“指数型和”方法、规

7、律归纳:含“新信息”背景的数列问题,以其难度通常位于试卷的最后一题。此类问题有以下几个难点:一是对于新的概念与规则,学生在处理时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易抓住信息的关键部分并用于解题之中,二是学生不易发现每一问所指向的知识点,传统题目通常在问法上就直接表明该用哪些知识进行处理,例如“求通项,求和”。但新信息问题所问的因为与新信息相关,所以要运用的知识隐藏的较深,不易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向。三是此类问题在设计时通常注重几问之间的联系,即前面问题的处理是为了最后一问做好铺垫。但学生不易发现其中联系,从而导致在处理最后一问时还要重整

8、旗鼓,再加上可能要进行的分类讨论,解题难度陡然增加。实战演练:1.定义为个正数的“均倒数”,已知数列的前项的“均倒数”为,又,则()A.B.C.D.【答案】C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定义为数列前项的叠加和,若2016项数列的叠加和为2017,则2017项数列的叠加和为()A.2017B.2018C.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