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

ID:29921585

大小:82.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守护候鸟迁飞的驿站——浅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促进外来民工子女的主体发展 内容摘要:我市地处沿海地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达,从而使大量外来民工涌入,其中也包括他们的子女,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促使他们在本地区主体发展、健康成长,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融入集体、增强归属感,和谐师生、增加亲情感,普法教育、加强安全感,生活教育、树立公德心等四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民工子女主体发展《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

2、习做人为核心。让学生走进现实社会,快乐而有实效地学习,在认识社会的同时,提高道德品质,逐步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公民基本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我市地处沿海地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达,从而使大量外来民工涌入,其中也包括他们的子女。笔者所教的班级也有许多学生是外来民工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像一只只候鸟迁飞到此地,成为集聚在一起的驿站。外来民工子女的父母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无定所、文化素质低,致使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

3、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怎样借助《品德与社会》课对这群驿站中的候鸟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笔者现就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探索。1、融入集体、增强归属感外来民工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而成人世界对外地人的排他性等因素,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暴躁冷

4、漠,戒备心理较强,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替小候鸟修筑爱心巢,融入新的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在执教四下《生活在集体中》的第一课时《你是我的好朋友》教学中,通过播放有关“朋友”的不同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与教材相应的情境之中,以“朋友牵牵手”活动促进儿童对伙伴的了解,特别是当地学生对外来学生的了解,加深其间的友谊。设计“友情猜猜看”活动,以两位好朋友为一组参赛,其余朋友当裁判,其中一人写自己真实的情况,另一人写对方的情况,引导朋友之间平时要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而通过“友谊谷”的名言诵读活动,进一步强化

5、孩子们对友谊的情感体验,知道友谊的来之不易,要珍惜彼此的友谊。课后我和班主任一起3组织班级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朗诵比赛等,并有意地安排这部分外来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组织工作。老师还要积极地协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为他们树立信心。还有意安排他们与其他学生一道共进退,增强与同学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也能使他们尽快与班级融为一体,增强归属感,适应当地的学习和生活。2、和谐师生、增加亲情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

6、灵的深处。”外来学生走进学校,从报名的那一刻起,老师的言语、手势都能让他感受到自己能不能被老师所接纳。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园丁赞歌》中,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播放上课伊始播放了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通过这首歌曲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入与老师、学校相关的情境之中。课中我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古今中外的尊师故事,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关心与帮助的典型事例,这些学生身边的事例能使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7、从而激发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同时,有些学生还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更贴近生活,学生的侃侃而谈,与生活紧密联系,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课后我让学生写你有哪些话对老师讲、有哪些困难和烦恼向老师诉说的感想,在上交的感想中有一位外来学生的感想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父母打工收入不高,平时生活比较艰苦,他梦想将来也能成为一名教师。我发现他穿的衣服很旧也比较单薄。当时我就有一个能为他提供一些帮助的想法,第二天,我拿了几件我儿子穿不了还半成新的衣服想送给他,又怕伤他的自尊心,就不在同学面前当众给,与班主任一起叫他到办公室来试穿,他高兴的穿了

8、一件又一件,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让他把衣服先保存在办公室在下午放学后带回家,免得让其他同学说闲话,他理解了我们的用意后深情地看着我们俩说了声谢谢老师,过了几天我在课堂上看到了一件熟悉的外套,以及一位发言更加积极的学生了。老师给学生一点帮助、一句鼓励的话,他就能感觉到温暖,何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