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29923865

大小:84.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异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殊途同归”。既然是异构,就要求老师们要有创新,要有新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

2、一条有效途径。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能够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的,反映不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恰恰是“异构”。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异构”呢?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涉及四个变量:教师经历、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经历包括教师的社会性背景(如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教师的学术性背景(如培养、培训经历、专业)、教师的特质(如教学技能、智力水平、动机及个人心理特点)。经历有差异,即使对同一内容的课程,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

3、思、不同的教法。教师间的差异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需要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再者各学科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后,有些教师过分依赖现有课件,以至教师个性特点难以凸现。教学环境包括教材版本、学生的背景(如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学生的特质(如知识、能力和态度)、学校和社区资源、课堂环境。不同班级学生,不同师生教学互动的课堂环境,产生教学效果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成果侧重方面有认知能力发展、行为发展、个性发展或适应社会能力发展。不同教师随着新课程目标和评价多维化,侧重面不同

4、,同样认知内容,教学效果不同。教师经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最终将在教学过程得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则提倡学校(或区域)选择适合各班学生实际的教材及教法,鼓励教师拓展教学的空间。6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风采的机会,使教师敏锐的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

5、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教研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阔教师的思路,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二、同课异构的优点1、同课异构可以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和风格。我们说教学有法而无法。有法在于我们必须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心理学的规律等进行我们的教学,还在于我们知道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所有这些都是教学中共性的东西,而共性的东西往往无法鲜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有别于其他的东西。这时,我们就说,教学还需要进入“无法”的境界,即我们

6、不可能要求许许多多的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千人一面的情况,鉴于每个人的个性的差异,我们无法将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的教学归结为一个同一的模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知道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时,我们就必须承认,只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就如同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世界的东西的道理一样。我们知道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无限的发展潜质,萨特说:“人不是他现有一切的总和,而是他还没有的东西的总体,是他可能有的东西的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教师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可以达到的高

7、度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我们常说,每位教师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什么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几个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因为有一个对象在与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有鉴别。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积极的可能。2、同课异构可

8、以帮助老师比较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异同。6不同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决定着他们在同课异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对相同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会有深浅程度的不同,就会有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不同。教材不等于课本,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要寻找教材的适应性;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优化教材;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要超越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托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优化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