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ID:29956053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2节《“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怀才不遇;投奔秦国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通过对商鞅变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比较能力。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变革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乃是生产关系演变的原动力,使学生懂得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道理。问题探究概括阐释历史比较史料论证通过对商鞅变法具体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认识商鞅变法的创新精神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

2、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改革旧俗【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3.普遍推行县制4.“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多为措施,较为枯燥。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

3、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导入新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社会稳定);家给人足、乡邑大治(促进经济发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提高军队战斗力)。引出问题:商鞅是什么样的人物?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讲述内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合作探究】1:商鞅为什么能够

4、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1)个人因素: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2)时代影响: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业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强大。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合作探究】2:阅读“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1)战国时代

5、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B356和B350年两次变法。(3)功勋卓著晋爵大良造,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过渡: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以农求富”(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①含义:“开”:重

6、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②实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三大要素废井田意义生产资料归属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井田制国有(周王所有)奴隶主驱使奴隶劳动,奴隶无自由产品向周王进贡,奴隶主部分,奴隶几乎无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新兴地主私有农民向地主租用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地主收取高额地租,农民有部分产品(2)重农(本业)抑商(末业),奖励耕织①措施:鼓励农民努力耕

7、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经营工商陷于贫困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隶(P23“奖励耕织”砖画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②重农抑商政策(崇本抑末):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合作探究】3: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