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

ID:29995710

大小:75.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_第1页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_第2页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_第3页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_第4页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盐城师范学院数学史论文(设计)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摘要】①公元前580~568年之间,希帕索斯发现了第一个无理数√2,促使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发生。而后,在几何学中引进了不可通约量,使欧式几何变得更加完善。②大约在公元前450年,莱布尼茨提出“无穷小量是零还是非零”促使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发生。而后,柯西提出极限理论,使微积分更完善。③十九世纪下半叶,罗素悖论的提出,促使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发生。而后,弗芝克尔改进策梅罗的七条公理得出ZF公理系统,使得集合论得到了发展。【关键词】危机无理数无穷小罗素悖论引言:数学,绝对不是只有加、减、乘、除那样简单的运算而已。它是一个早从“石器时代”就

2、开始发展的一段历史,是一个演变和提升的过程。德国数学家汉克尔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往往被另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的创造所破坏。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论述虽精彩,但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也时时提醒着人们,古老的数学大厦,也是需要修理和加固的。正文:经济上有危机,历史上数学也有三次危机无理数的发现——第一次数学危机第一次危机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集宗教、科学和哲学于一体,该学派人数固定,知识保密,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

3、,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更是一无所知,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原来是指整数,他们不把分数看成一种数,而仅看作两个整数之比,他们错误地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该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根据勾股定理(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l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所能表示。希伯索斯的发现被认为是“荒谬”1盐城师范学院数学史论文(设计)和违反常识的事。它不仅严重地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使当时希腊数学家们深感不安,相传希伯索斯因这一发现被投入海中淹死,这就是第一次数学危机。这场危机通过在几何学中引进不可通约量概

4、念而得到解决。两个几何线段,如果存在一个第三线段能同时量尽它们,就称这两个线段是可通约的,否则称为不可通约的。正方形的一边与对角线,就不存在能同时量尽它们的第三线段,因此它们是不可通约的。很显然,只要承认不可通约量的存在使几何量不再受整数的限制,所谓的数学危机也就不复存在了。不可通约量的研究开始于公元前4世纪的欧多克斯,其成果被欧几里得所吸收,部分被收人他的《几何原本》中。第一次数学危机对古希腊的数学观点有极大冲击。这表明,几何学的某些真理与算术无关,几何量不能完全由整数及其比来表示,反之却可以由几何量来表示出来,整数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而几何学的身份升高了。危机也表明,直觉和经

5、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译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数学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无穷小是零吗?——第二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由于推敲微积分的理论基础问题,数学界出现混乱局面,即第二次数学危机。微积分的形成给数学界带来革命性变化,在各个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微积分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地方。无穷小量是微积分的基础概念之一。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牛顿在一些典型的推导过程中,第一步用了无穷小量作分母进行除法,当然无穷小量不能为零;第二步牛顿又把无穷小量看作零,去掉那些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所要的公式,在力学

6、和几何学的应用证明了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但它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焦点是:无穷小量是零还是非零?如果是零,怎么能用它做除数?如果不是零,又怎么能把包含着无穷小量的那些项去掉呢?直到19世纪,柯西详细而有系统地发展了极限理论。柯西认为把无穷小量作为确定的量,即使是零,都说不过去,它会与极限的定义发生矛盾。无穷小量应该是要怎样小就怎样小的量,因此本质上它是变量,而且是以零为极限的量,至此柯西澄清了前人的无穷小的概念,而且把无穷小量从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二次数学危机基本解决。1盐城师范学院数学史论文(设计)  1734年,英国哲学家、大主教贝克莱发表《分析学家或者向一

7、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指向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的问题,提出了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的导数时,采取了先给x以增量0,应用二项式(x+0)n,从中减去xn以求得增量,并除以0以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逝,这样得出增量的最终比。这里牛顿做了违反矛盾律的手续──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即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dx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dx为逝去量的灵魂"。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