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

ID:30002988

大小:213.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黄河颂》学案(2) 冀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颂课时第1课时姓名班组设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方法总结能从背景入手,理解时代意义。仔细领会目标,明确要求,抓住核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领会透彻。要养成查找资料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了解作者,掌握作者。认真预习,对写作背景要吃透。这样才能为下步理解和领悟内容和思想做准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1、黄河颂老师导学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

2、;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诗歌豪迈风格。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

3、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4、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创作背景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预习指导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1、

5、朗读词和歌词之间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哟。学会用情朗读。学会整体感知和提炼课文内容。学会前后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去体会思想内涵。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文章从音乐结构体会主要内容和作用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6、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学习时间:二课时走进新课第一课时一、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感受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你对诗歌的理解,大声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明确: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3.充分领悟诗情的基础上齐读全诗,更深入地了解课文,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

7、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第二课时二、研读诗歌,赏析词语1.文章从音乐结构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明确: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2.序曲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表明要赞颂黄河的主题,交代了要歌颂黄河的原因是黄河有英雄的气魄,表现出我们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课时第2课时姓名班组设计兼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方法总结整体把握,理出结构层次。认真阅读,细致的思考,从形象及气势的描

8、绘中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明确本课的思想内涵。学习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一定要联系诗歌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真切体会和新的认识和体悟。学会走入诗文,联系上下文细心品读,提炼精神实质和内涵,并学会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3.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明确:望黄河、颂黄河。望黄河(1)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来统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