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ID:30029046

大小:225.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2-26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00七年九月目录前言1一、发展背景2(一)现实基础2(二)面临问题3(三)发展条件5二、总体思路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6三、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7(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7(二)加强生态保护,塑造和谐人居9(三)推进“四节”工程,提高集约水平10(四)深化资源利用,健全回收体系11(五)推广绿色工程,共建节约型社会12四、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12(一)示范工程12(二)重点项目16五、保障措施和配

2、套政策17附表1: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表22附表2: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表23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鹿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鹿城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2005年为基准年,目标期为2010年,是鹿城区“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体现导向性、实施性和政策配套性。编制依据:1、《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2、《浙江省发展

3、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工作方案》3、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5、《温州生态市建设规划》6、《温州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7、《温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8、《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鹿城生态区建设规划》29一、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我区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关领域积极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生态区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国

4、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的目标,组织编制并积极实施《鹿城生态区建设规划》。到2005年,已建成1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5个省(市)级绿色学校,1个国家级绿色社区、29个省(市)级绿色社区,5家绿色饭店,23个省(市)级绿色家庭。鹿城轻工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全面启动,并被列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2、资源集约型产业发展良好。积极培育绿色企业,到2005年,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现代服务业,三产占GDP比重达到53%,温州首

5、个区域总部经济园—中国“鞋都”总部经济园建设和招商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万亩、生态公益林7.8万亩,2家企业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十五”期间,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7%,烟尘控制区覆盖全29建成区。电镀、制革行业环保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全区医疗废物基本实现统一

6、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农村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资源节约成效显著。2005年万元GDP能耗0.65吨标煤,低于全市0.76吨标煤标准。万元GDP用水量93.1立方米,低于全市104立方米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划、计划及控制性指标供地。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产出提高到310万元/公顷。加强原材消耗核算,推广高强度、高性能和其他新型代用材料。散装水泥使用量比上一年度增长107.14%,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重达到70%以上。5、资源再生利用迈出新步伐。已建成临江垃圾发电

7、厂,城区生活垃圾100%焚烧发电。餐废回收网络基本形成,全区90%的餐废油已实现回收利用。全区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00多家,回收网点409个。水心废旧钢材、南郊废旧机械市场已形成一定集散规模,社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6、科技专项攻关成绩斐然。努力引导企业进行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环保型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鞋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试点中两项省级重大攻关项目通过了验收,其中,由浙江霸力集团公司承担的“毛革一体清洁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全区科技计划项目中涉及循环利

8、用、环保节能、资源开发领域的项目比重逐年上升。(二)面临问题29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受制于资源、环境、产业、资金、科技信息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区循环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1、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第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我区人均城市(镇)用地面积仅64平方米,土地利用率已达88%,可供集中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第二,水资源缺乏,局部区域水质性缺水严重。第三,能源供需紧张、电网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第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污染防治体系尚不健全,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