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ID:30110444

大小:83.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7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庄子〉二则》教学设计《庄子》二则属于寓言故事,可读性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意蕴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再加之我们在上册曾学过《秋水》一文,学生对作者及《庄子》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确立本课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及其哲学思想。2、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本文寓意。3、教育学生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启发学生注重内在气质的修炼,不断提高自我。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寓言的内容。2、通过探究式学习多角度理解寓意。庄子的语言,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诡奇,思想深邃。如何引导学

2、生在学习中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深悟其中道理,领悟其艺术魅力,将是本科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是如何神奇的表达意蕴,传递信息的。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庄子及《庄子》,讲授第一则寓言故事《浑沌之死》。因为我们曾学过庄子的寓言,学生对庄子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为唤醒学生记忆,活跃其思维,我采用设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部奇书,鲁迅赞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部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谁知道这部作品是什么?二、文学常识介绍:庄子及《庄子

3、》(大屏幕出示)。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庄子》: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唐后称《华南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庄子》不仅是一部论述精到的哲学论文集,还是一部文采绚烂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言简意赅的古代寓言集。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短文,找出疑难字词,做好标记。2、教师范读,注意正音断句。3、反复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4、巩固

4、重点实词,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大屏幕出示)。为倏日凿谋报七窍相与以视、听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进行更深了解,使学生对课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设如下思考题:思考下列问题:A倏与忽为浑沌开窍的原因是什么?B倏与忽为浑沌开窍的结果如何?C浑沌为什么死了?对于“浑沌为什么会死”的问题,学生也许思维非常活跃,做出五花八门的回答,这时教师应善于引导,结合庄子的哲学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浑沌”之所以为“浑沌”,就在于它的不开窍,一旦开了窍,他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即使不死,也不是“浑沌

5、”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寓言的寓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悟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提高文学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解决本课的重难点。1、这则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怎样的哲学思想?2、这则寓言故事,有哪些现实意义?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3、结合庄子的思想,说一说故事中作者给“浑沌”“倏”“忽”命名的含义。第一题因为学生前面已对课文有了理性的认识,所以对庄子的哲学思想很容易便答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接下来教师依据课文阐述的道理,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启发回答第二题。这里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课

6、本。最后,为了充分体会庄子文章想象大胆,辞趣华深,汪洋恣肆的特点,我们从寓言故事本身入手,理解“倏”“忽”“浑沌”命名的含义。四、布置作业查询资料,收集有关庄子的寓言故事,然后在班级交流。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讲授第二则寓言故事《呆若木鸡》。因本则寓言故事比较浅显,且书下注释详尽,所以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采用与上一课时相同的教学方法。在此毋庸赘言。一、导入:由学生讲述《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旁门左道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失之交臂支离破碎 沉鱼落雁朝三暮四 以貌取人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无中生有越俎代庖 扶摇直上 唇亡齿寒捉襟见肘 二、整体感知

7、课文  1、学生自读短文,找出疑难字词,做好标记。2、教师范读,注意正音断句。3、反复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4、思考下列问题:A、纪渻子对斗鸡的观察分为哪几个阶段?B、纪渻子养的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            主要得益于什么?C、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则寓言给了我们           什么启示?《庄子》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他的语言瑰玮奇诡,辞趣华深,文笔汪洋恣意,意境开阔,宜通过合作探究方法比较阅读。对此,课上练习题如下:三:课堂练习:比较两篇寓言故事,说一说它们在语言上,写法上的异同。语言上:《浑

8、沌之死》运用比喻贴切有趣,奇特怪异,妙不可言;《呆若木鸡》典雅古朴,意境幽远。运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法上:《浑沌之死》大胆想象,充满浪漫主义;《呆若木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