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马哲课后题

[哲学]马哲课后题

ID:30140715

大小:93.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7

[哲学]马哲课后题_第1页
[哲学]马哲课后题_第2页
[哲学]马哲课后题_第3页
[哲学]马哲课后题_第4页
[哲学]马哲课后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马哲课后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哲课后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Marxism)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l2、马克思主义的特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实现了三个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历史观统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

2、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可知论,即能动的反映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矛盾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一切联系都是对立统一的,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方法;第二,矛盾揭示了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事物的发展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第三,矛盾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事物的矛盾关系的。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4、的重要意义区别:普遍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是共性,更深刻、抽象;特殊性:相对的、有条件的,是个性,更具体、丰富。联系:第一,共性统率、制约个性(特殊性不能超出普遍性的范围。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不能违背原则)第二,共性(普遍性)存在于个性(特殊性)之中(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存在于具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的共性本质存在于个体的人之中)第三,二者可以相互转化。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p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6、意识的能动作用p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性。p第一,意识赋予实践

5、活动以目的性、计划性。p第二,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p第三,意识能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p第四,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调节作用7、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l第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黒猿灭火)l第二,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l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第二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l就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即人反映客观对象时,既要以之为原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其本质、规律。l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二者统一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1)认识的需要(2)认

6、识的可能(3)认识的发展(4)检验认识的标准3、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第一,感性认识是基础•第二,理性认识是深化•第三,二者相互渗透4、真理有什么基本属性?真理truth: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必须从实践入手,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对照。•第二,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接受检验。第三章1、如何理

7、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第三,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1、科学技术有什么社会作用?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第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第三,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第四,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理解:1、现在科技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其他要素。2、现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增长点。3、现代科技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和方

8、法论意义?结合实际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第一,经济发展方面,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偏重数量增长向强调质量转换。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