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

ID:30542894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_第1页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_第2页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_第3页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_第4页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  走进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耀。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和唤醒,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融会感情,让思维碰撞思维,让这一片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师生对话――诊视学生独特感受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启发学生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  教学片段一:  (生阅读《林海》第二段――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谁也不

2、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课件出示:大兴安岭的“岭”跟其他的山岭相比那与众不同的无限风光……)  师:同学们通过读文、观赏画面,都有些什么样的感受、想法?  生1:我看到兴安岭的“岭”特多,看也看不完。你看,那镜头里的岭,实在叫人感到很有特色。  生2:是的,岭的多可是别人无法叫板的。文中写到“多少条岭啊,既看不完,也看不厌。”6  生3:老师,我还从“看不厌”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因为岭的式样实在太多了,有横着的,有顺着的,有高点儿的,有低点儿的……  师:哦,你读出兴安岭她美得独特,有自己的风格,真棒!谁能由此展开想象,把兴安岭独特的美描述出来?  生4:老师,我觉得那

3、山岭,有的高高的,像要把天捅破似的,有的矮矮的,就像矮冬瓜……  生5:有像妈妈柔柔的头发,有像一只巨大的猛兽,有像海底的动物,有的像……  师:兴安岭的“岭”真是美得形态万千!除此之外,她的美还体现在哪?  生6:老师,我知道。文中写到“兴安岭上千般宝”,由此,我想到山上长满各种珍贵的树木,成了绿色的海洋,多少种绿颜色呀,美得连画家都难以用画笔来形容。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这又是一美呀,是一种天然的野性的美。  师:说得真好,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兴安岭确实是个名不虚传的宝库呀!  生7:我有别的看法:尽管兴安岭她一身是宝,可一向谦虚。你看,她的岭十分温柔,谁也不孤峰突

4、起,盛气凌人。正如老舍说的,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兴安岭美的地方,这是一种谦虚做人的美,内在的美。  生8:……哦,真想去走走、看看……6  ……  (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总尽我所能地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扮演着学生式的教师角色。去倾听学生的心语,感受着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去感悟学生在对话中的愉悦,去掂量学生在对话中的这一份我所不能替代的价值,而丝毫不敢去泯灭这一份童真。这些教学片段中,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适机的点拨,深情的激励,学生那涌动的思潮,个性化的感悟成了这课堂里最美丽的风景。师生在相互倾听、动态对话和多元感悟中,情感、体验在相互交融,生命

5、的姿态在不断交涉……)  生生对话――倾听突如其来的声音  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有个性的独特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经历都在预示着他们多元的理解,多样的思考,多样的解答。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呼唤……都必将演绎出一幕幕动态的具有生命活力,绽放生命火花的动人情景。  教学片段二:  (课堂上,师生正入情入境地学习《索溪峪的“野”》……)  生1:老师,我觉得“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他们都已经‘家’化了。”这句子写得不对。什么

6、时候,我们把桂林、庐山、泰山……人工雕琢上了?今年暑假,我还和父母去了趟桂林,是个旅游胜地,可毕竟人工开发的少,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嘛!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6  生2:哎,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家”化一词,用上了引号。我认为这里的“家”化并非真家化了,只是相比较而言,索溪峪太“野”了,桂林、庐山、泰山……也就显得斯文、秀气、尊贵了。  师:嘿,读得不错。有自己的见解!(我适机给予了赞许。)  生3:可后面的那个句子――“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有点误导,我看这句子删了吧,也无大碍呀。  生4:老师,我认为它们都已经“家”化了。“已经”一词不太确

7、切,应改为“有点儿”,文章的作者为了表现索溪峪的“野”的特点,也不能脱离实际吧。  ……  (学贵有疑。正如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有,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里的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诱因。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里能倾听这突如其来的发问,感受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敏锐地发现,千姿百态的见解,尽管有时它显得幼稚、肤浅、可笑,有时甚至是一种错误,可那是一种阅读的过程、经验的历练呀,是学生由不断的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的经过呀!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