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

ID:3054841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_第1页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_第2页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_第3页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_第4页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作之母 营养之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写作之母营养之源  【中图分类号】G630  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多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有这样的困惑:无法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思想表达自己不错的立意。我想究其根本是受了阅读的影响。现实中学生不注重对课文的阅读,更别说课外读物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得不再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因为生花的妙笔往往与阅读经历密切相关。大量的阅读无疑会有力地推动并提升写作能力,成为写作的助推器。我认为阅读是写作之母,营养之源。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许多大家都有论述,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魏

2、书生更是把阅读引入到课堂中,利用课堂时间大量地为学生朗读,并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刊。所以说,阅读可以丰富并提升写作,写作又可以引领学生更深刻地领悟阅读的内容。  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语、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中。可见阅读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它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5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

3、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悟--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但仅有阅读是不够的,肤浅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更是有害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在阅读时划过自己

4、脑际的稍纵即逝的思维之光抓住,并保存下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箴言送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在阅读之后,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下来。  但如何才能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丰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许多条目在阐述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充满兴味的阅读通常会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使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深刻地洞悉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进而学会敏锐地观察并了解社会,使他们的思维较早地成熟起来。而这无疑又是写作的活水源头和取之不尽的宝藏。5  阅读还可以在

5、讨论中升华,成为写作最好的积淀物。学生的爱好不同,兴趣各异,他们阅读的书籍就千差万别。可是,如果阅读仅仅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兴致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如今这个社会吸引他们眼球和兴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的做法是:用集体的舆论力量推动阅读。每两个星期一次的写作课,第一节写作,第二节课20分钟的自评与小组评议后,留下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内容,同学们各自介绍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把最精彩的部分口头介绍给大家,不同见解的同学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探讨与辩论,以此把阅读推向更宽广、更深邃的方向,这无疑

6、会刺激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助推器  没有阅读的写作正如没有灵魂的诗文一样寡淡无味。学生常有这样的困难:一篇立意不错的文章,苦于无法用清晰的思想、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之后,也常常想把自己的所阅所悟形诸笔端,只是不知该如何使用,他们的阅读与写作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了看,再简单不过;但未捅破之前,让学生自己去悟,终究是雾里看花,只能想象得到,却抓不住本源。引用了别人的话,反而使文章变得很艰涩。  让初入写作之门的学生悟到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把阅读所得楔入到写作中去呢?我认为努

7、力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助推器,应该去做:  第一、在写作中楔入阅读资料5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材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寻找适合自己题意的材料,充实自己的文章内容,为表达主题增光添彩,这是一个重要而必须的链接。如果学生在最初的写作中跨过了这个槛,在以后的写作中他们就会如鱼得水般的顺畅了。如写《春》,古人写春的名句更是俯拾皆是:王维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8、草才得没马蹄",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不从多种角度描绘出"野芳发而幽香"的春之美景,凭着学生自己对春的观察理解,再灵活地运用这些阅读材料,一个美丽鲜活的春便呈现在作者笔下了。  当然,这样的写作是在有了成熟的阅读之后,才能实现的信手拈来的效果,因此,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