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ID:30653715

大小:17.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2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_第1页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_第2页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_第3页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抗结核药物的历史与研究进展【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  1抗结核药物的历史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对氨水杨酸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发明异烟肼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

2、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月~a,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或氨硫脲,俗称“老三化”。70年代随着利福平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当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其以后者更为突出。.1利福霉素类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

3、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利福布丁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属于3羟54烷基哌嗪,比RFP的MIC强16倍~32倍。单剂KRM1648的疗效明显优于RFP,与HE

4、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利福喷丁(RPT)RPT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为RFP的环戊衍生物。人口服后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倍~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次~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患者所接受。.2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

5、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μg/ml~μ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内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环丙沙星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内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左氟沙星LVFX服用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μg/ml,高于同期平均

6、血液药物浓度μg/ml,证明本品在体内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极高。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司氟沙星(SPFX)与洛美沙星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采用SPFX0mg/kg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他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3其他抗结核药物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

7、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其他常见的抗结核药物有吡嗪酰胺、氨基糖苷类、结核放线菌素N、吩嗪类、β内酰胺酶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新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吩噻嗪类,以及复合制剂。以上罗列了数10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灭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