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

ID:30812416

大小:265.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3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_第1页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_第2页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_第3页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鳢小瓜虫病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鱼类寄生虫病■■斑鳗小瓜虫病的防治摘要:众所周知,小瓜虫病是水产养殖鱼苗培育过程屮非常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其危害极大,经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究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鉴于此,笔者总结了2017年正大水产斑鳗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发现:升温(31°C)、药物(干辣椒和生姜水)泼洒以及挂瓶(虫虫草、纤灭和聚维酮碘)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词:寄生虫,小瓜虫,斑鳄,疾病防治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

2、高达25.5%山,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抱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Jchfhyophihiriusfirnquef)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鲤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⑵,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斑CChannamaculata).又称财鱼或牛•鱼,与乌鳗为同属鱼类,作为鳗科鱼类的一种,其在我国南方的养殖量较大,是杂交鳗繁殖中必不可少的亲本。斑鳄标苗过程中成活率低下一直是困扰我国斑鳄养

3、殖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斑鳄水花至成鱼阶段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且其防治均具有一定难度,从而导致全阶段成活率较低。本文对2017年正大水产斑鳗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经验的总结,可为斑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1小瓜虫病介绍生活史:一般学者将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⑶,当然也有的学者将其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和掠食体阶段⑴。图1小瓜虫生活史图主要危害对象:常见淡水鱼鱼苗。寄生部位:鲍、鳍条和体表。症状:病鱼全身布满白点,游动迟缓,浮于水面,有时鳞片脱落,呼吸困难⑷。形态特征:低倍镜下

4、(a)呈黑点;高倍镜下(b)全身纤毛,明显可见马蹄形大核。图2显微镜下小瓜虫照片[低倍镜下⑷和高倍镜下(b)J2防治案例一斑鳗斑鳗饲养于室内4个面积均为15n?的水泥池中,池水深lm,采用非循环水、气盘24小吋不间断增氧的方式进行养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斑鳗室内养殖悄况养殖方式种类养殖枳养殖密度规格发病时间室内水泥池(4个)斑鳗60m230尾/n?2・3cm8月底9月初3治疗方法第一步:用加热棒加热水温度至3TC;第二步:将150g干辣椒+150g生姜用1L水煎煮半个小时后的煎煮液以每个水泥池250mL的用量对

5、所有进行全池泼洒,连续泼洒两天⑸;图3小瓜虫病防治挂瓶图第三步:煎煮液泼洒完间隔一天后每个池再用lOglU虫草(主要成分青蒿和辣椒末)+5g纤灭(主耍成分生姜粉)+l()ml聚维酮碘+490ml水混合摇匀后的混合液锂孔挂瓶(普通矿泉水瓶)一周;第四步:挂瓶结朿后再用lOppm高镒酸钾消毒。注意:治疗过程中,每天应及时清除池底沉积物,定期换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同时在饵料中拌多种维生素。图4小瓜虫病导致斑鳗死亡苗种照片4治疗效果按照上述办法治疗半个月后,笔者发现小瓜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斑鳄苗种死亡率为20%左右,避免

6、了半数以上或全军覆没的风险,有效减少了苗种损失。图5成活卜-來的斑鳄苗种照片5小结治疗寄生虫病首先应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明确给药种类和方式。小瓜虫的三个生活史阶段中,掠食体(幼虫)阶段和滋养体至包囊过渡(成虫)阶段对药物最敏感⑹,因此杀灭效果最好,滋养体和包囊阶段由于药物很难进入虫体内⑶,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防止小瓜虫反复感染,持续性用药才是关键。高温(T二31°C)能刺激虫体提前成熟并从鱼体脱落,因此用药前升温是治疗小瓜虫病非常重要的措施。虫体脱落后形成的包囊沉入水底,药物难以直接杀死,为防止小瓜虫再次侵入鱼体,及

7、时除去池底沉积物有利于减少虫体寄生机会。小瓜虫病的治疗药物很多,如硫酸铜、福尔马林、高猛酸钾等,用药时要了解鱼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斑鳗对硫酸铜较敏感,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一般对于不同鱼类,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鱼制宜,对症下药是根本。虽然本次治疗过程是在室内小水体环境中进行,条件人为易控制,但其防治经验对于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小瓜虫病防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鱼类生活于水中,疾病一旦发生,治愈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因此提前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参考文献[1].温周瑞.鱼类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及

8、预测预报方法探讨[J].水产养殖,2013,34(10):35-39.[2].邓永强,汪开毓,黄小丽.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5,20(2):149-153.[3].鉅超,张其中,罗芬.20种中草药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效研究[J].淡水渔业,2010,40(1):55-60.[4],李翠英.乌鳗常见疾病防治[J]・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