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

ID:30858034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向

2、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D [早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2.《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

3、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A [材料“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说明他们给民众带来了惊慌不安,即造成社会动乱,他们的任务仅仅是“改朝换代”,是“丑恶”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应该是太平军,该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3.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

4、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D [由题中的信息“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

5、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可知D项表述与题意相符;A项中“大肆出卖”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故B、C两项表述错误。]4.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发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D [根据“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可知,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孙宝琦建议政府“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

6、”,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实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这表明(  )A.辛亥革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D [材料反映的是对辛亥革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的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

7、;根据“‘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可知媒体和舆论对革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6.下面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