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ID:30887210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_第3页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_第4页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摘要】在近几年的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幼教工作者开始慢慢将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重视本民族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应用,效果清晰可见。而作为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寓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旨在从幼儿的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养等方面入手,根据寓言的特点,初步探讨寓言在幼儿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关键词】寓言幼儿教育道德启蒙美感培养认同感培养寓言是民间文学中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强大,并且影响广泛的一种文体。从公元前三千年的苏美尔寓言算起,寓言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的

2、时间仅仅晚于神话与原始歌谣。寓言将哲理寄托在一个形象的、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里,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中国古代寓言早期多是一些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壮情怀的知识分子阐释自己的主张、施展口己的抱负的最佳“武器”。但不管是西方的《伊索寓言》,还是中国古代寓言,这种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拥有短小精悍的语言、清晰深刻的寓意,实为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因此,将寓言运用到幼儿教育中,也是不可不做的。一、深刻的寓意道德启蒙幼儿期是人的成长历程的关

3、键时期,幼儿的价值观和认同感都处于尚未形成的阶段,是容易塑造的时期。道德寓言是一种反映群体道德观,对违反道德的现象进行劝诫的小故事。由于寓言篇幅短小、完整连贯,与幼儿的欣赏适应能力相适应,因此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其实寓言的启蒙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在雅典,《伊索寓言》是儿童故事的主要来源。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从中学习民间的智慧,而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它们进行修辞训练。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在自己提出的教育计划里,将《伊索寓言》列为儿童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读物。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理性思维还不够

4、发达的古代,使用寓言说理是一种大智能。清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认为:''古代的笑话专尚风趣,内容缺少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只能用来助酒。伊索之书,则既可使儿童得到乐趣,又能使他们逐渐领悟物理之心,于发蒙大为有益。”幼儿阶段是发展理性的重要阶段,因此,借用寓言这种含有隐喻或者暗示的方式,可以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启蒙教育。如《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诚实以及为什么要诚实,从小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会诚实守信的做人道理。以龙为民族象征的中国,《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

5、的叶公并不是真正地喜爱龙,降落人间的真龙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这就告诉幼儿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虚情假意。另外,中国人喜欢用麒麟、凤凰这两种代表吉祥的动物来说明某些道理。冯梦龙《笑府》中的《蝙蝠不至》,便是利用凤凰、麒麟、蝙蝠三者的故事清晰地刻画了蝙蝠处世滑头的心理,借以讽刺那些爱耍两面派的人,告诉幼儿不要自私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人、对事、对物。二、故事的表述一一美感培养寓言的表述是简洁、凝练的,它使用极其简洁的警句式的语言,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因此,寓言具有语言美的特点。寓言故事形象生动,精细简练,简洁质朴,

6、它极少有臃肿的结构、烦琐的描绘、冗长的议论,而是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可感生动的形象来。另外,寓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表达手法。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塑造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典型形象,比如狡猾的狐狸、懒惰的兔子;拟人化,能增强乐趣,丰富情节,使所有事物都变成会说话的生命体。当然,我们在给儿童讲寓言、读寓言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到寓言中文字的表述,可能孩子们也不会理解这些手法,但是先前的接触能够让儿童有足够的文学阅读经验,从而发展他的文学阅读理性,发展对美好文学语言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寓言也是一种对幼儿进行

7、文学审美教育的手段。中国有众多的成语都是由寓言提炼加工而成的,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守株待兔”,这多半是因为寓言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概括力,故事的叙述本身就非常简洁明了。而寓言中,精炼的、浪漫的、质朴的语言特点,也充分体现了文学中的艺术表达特色,因此,借助寓言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结构美,发展对美好事物的了解与认知。精简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并不是复杂的事物才最吸引人,简单有时也是另一种美;夸张、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知道在不失真的基础上,怪诞的形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三、民族的内容认同感

8、培养民族认同一直是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共同关注的一个交叉领域。关于民族认同的含义,以往一些研究将民族认同的界定局限于种族划分和国家归属。但是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民族认同的内涵也在逐步拓宽,更关注成员对民族文化的接纳,或者更强调对本民族价值和态度的共享。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把民族认同等同于种族认同。的确,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我们也要看到两者的区别,比如种族认同更多是从体貌特征、基因、肤色等生理维度来界定,而民族认同更关注的是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