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ID:30941276

大小:5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_第1页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_第2页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_第3页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_第4页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探究摘要:当今,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主流,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语法认为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在多模态视角下展开的高校课程双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例如,教师在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中利用文字模态、声音模态、视频模态等多模态形式进行的双语教学对高校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具有启示的作用。关键词:多模态双语教学中国当代文学★基金项目:2012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12E033)以及2012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572)一、多模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词由来已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模态"的界定各有不同。Kress&vanLeeuwen(1996)指出多模态是几种符号模态的同时使用,也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一些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模式或方式;朱永生(2007)指出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顾曰国(2007)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

3、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体、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符号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o因此,王❷(2010)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语法认为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现代人们的交流不再是单一模态的交流,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主流。到目前为止,在多模态视角下,对高校非英语专业

4、的课程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进行探讨,旨在启示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一)双语教学的前提一一英语语言的运用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理论认为双语教学是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理念,当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时,当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二语学习条件(戴庆宁,2006)o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系专业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学生们对此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长期以来学生对英语大多是一种被动接受

5、,但是当英语作为媒介被用来学习文学课程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学生借助于对专业知识和内容的熟悉,用英语或双语来完成学习任务是现实可行的。大多数学生表示在这样的课堂上受益匪浅:学会了相当多数量的与文学有关的英语词汇,并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大胆的尝试领会了其用法;掌握了在用英语说一段话表明自己观点时,如何突出主题、如何组织语言的层次、如何运用不同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相同或近似的含义等技巧;培养了用英语来撰写本专业论文的能力。在当今的21世纪,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语言,成为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中生

6、存的一种必备的工具,无论中文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类工作还是文学创作、编辑、文秘类工作,出色的英语书面表达都将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素质体现。(二)双语教学的具体方法一一几种“模态”形式的呈现1.文字模态在教学中,文字模态是最直接、最简单、师生最容易接触到的模态形式。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常常利用PPT来呈现大量中英文双语的文字材料,其中,对理论的应用和介绍非常必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受西方思潮影响非常大,如现代主义(Modernism)、后现代

7、主义(Postmodernism),女性主义(Feminism)等,因而,要想更好地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是一种必然。将理论的原文和译文并置介绍给学生,能使学生避免单纯接触翻译过来的理论造成的隔膜感、生硬感、晦涩感,更为直观、深入、贴切地了解理论的原貌,在提高学生语言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文学现象和作品进行分析。2•声音模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播放系统来播放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的中英文采访的音频文件。比如,在讲到著名女作家严歌苓时,会介绍到作为著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对于在海外生存的中国人感受到的

8、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在表现人性题材中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而使得她在中英文两种语言创作中独树一帜。在学生们对严歌苓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可播放中美两国记者分别用中英文对她进行采访的音频文件,主要包含她的海外生活经历、她的某些英文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心境、对她进行综合评价等。通过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