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

ID:30945578

大小:58.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_第1页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_第2页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_第3页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_第4页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不同类型“锚”的地理教学对策摘要: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提出母子锚、利弊锚、真伪锚、全面锚等不同类型的锚,并且针对这些丫分别提出重视地理概念、提升思维品质、培养读图习惯、改进记忆方法等相关对策,以促进地理教学效果。关键词:地理概念;思维品质;读图习惯;记忆方法“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其理念,“锚”即问题,“抛锚”即确定问题的过程。一口这类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正如轮船被锚固定住一样。笔者从与学生的交流以

2、及平时的练习中注意到,不少学生对于部分地理概念含糊不清,重要的地理原理也未理解透彻,地理图表解读还缺乏正确方法。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学生学习的这些盲区中去创设不同类型的“锚”,以辅助学生的地理学习。一、锚的类型1・母子锚有些地理概念比较相似,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认真加以甄别,在解题时就会出现混淆。这时某个中心概念就是“母锚”,“母锚”下又存在着若干大小范围不同的锚,即为“子锚”。地理教师应将这类锚抛在“子锚”的多样性上。如以“人口数量”为“母锚”,可以有“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我国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我

3、国人口数量变化”等多种“子锚”。围绕“母锚”与“子锚”的题目屡见不鲜,这时需要学生认清题目只是关注了“人口数量”这一“母锚”,还是要进一步确认是“人口数量”下的哪一“子锚”,不然就会出现差错。2.利弊锚地理事物或现象有利弊两方面,评价事物耍看到这两方面。事物利大于弊应该肯定,但也不能因为事物有弊就否定其利。只有认识到事物的利弊两面,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合理评价。地理学习中,不少学生认为“某个地理要素有利,该地理因素必然无弊,而另一个地理要素有弊,该地理因素必然无利”,表面上似乎答出了利弊两面,其实不然。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锚点落

4、在锚的利弊两方面,耍求学生不能只用“好”或者“不好”来分析同一自然因素,而要充分考虑到锚的利弊。3.真伪锚地理学习屮,有时基于某一问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时往往缺乏耐心,思维定势,不愿仔细审清题目用意,犯下文不对题的错误。做题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抓住题中主要信息,仅仅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胡乱给出一个答案。此时地理教师应将锚抛在真伪性上,即提醒学生哪个是题意要求的“真锚”,哪个是题意未作要求的“假锚”。对于“假锚”,即使是一个正确结论,也不是应该选择的对象。4.全面锚有些地理问题需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但学生往往回答

5、不周全。耍让学牛知道,遗漏也是一种错误。这类问题有些难度,超出学牛的理解能力,在教师提醒后很多学生能彻底顿悟,但下次还会再犯,形成一种“我理解,我还错”的怪圈。如分析季风水山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些学生只是从自然因素方面或者社会经济因素的某一方面作答,出现遗漏。如何能让学生站在全血的角度分析地理问题,此时地理教师应将锚抛在全曲性上。既要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还要找到增强学生理解或记忆效果的方法。二、针对不同锚的教学1.重视地理概念围绕母子锚的地理教学,可以从重视地理概念教学入手。只有概念清晰,学生才能有效区分不同形式的“子锚”

6、。有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要抓住概念的表面关联与差异,由表及里进行解剖分析,最终抓住其本质的差异与联系。如运用对比剖析法学习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牛找出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同时性、矛盾性、共同作用于地表等表象联系,进一步剖析出两者的本质联系。内力决定着海陆分布的大势及地表起伏的格局,而外力则是在内力的基础上,对地表进行塑造。学生通过对比剖析法的运用,能单独概括出每一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也就准确掌握了每个概念。学牛很容易由日常牛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或改变。对于这类

7、问题,可以采用强调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习者的错误所在。如有学生认为“冷锋”就应该温度很低,夏天不会出现冷锋,这就是他们受到生活中的寒冷、凉爽、温暖、炎热等词语意思的干扰,其实从“冷锋”定义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与气团绝对温度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冷气团温度相对低于暖气团。2.提升思维品质围绕利弊锚的地理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是按照己知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如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析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8、,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可以参考“农业区位因素”,让学牛自主学习。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止一个答案时,或没有现成的途径或方法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除了求同、求异思维,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可逆思维。如讲到“化石往往存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