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

ID:30983940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_第1页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_第2页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_第3页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_第4页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探析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并从安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为安徽的崛起献计献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梯度皖江城市带  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已经拉开了帷幕,为了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初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至此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成为众多规划示范区中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示范区范围已由最初长江沿

2、岸的几个市扩大为包括九市全境和一区一县在内的59个县(市、区),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54.4%。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成立为安徽经济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安徽应抓住这次契机,加快自身发展。  由于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毗邻,引资的60%以上来自长三角,故本文仅选取长三角为承接对象进行分析,同时本文所指的长三角是指广义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  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分析  1.1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分析。6  1.1.1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重复建设严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经过

3、数十年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各地区产业结构呈趋同态势,2009年上海市三种产业的比例为0.7:39.9:59.4,江苏省为6.5:53.9:39.6,浙江省为5.1:51.8:43.1,通过以上比例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江苏和浙江两省均占有重要地位,第三产业居中。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5年上海与江苏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84,上海与浙江相似系数为0.70,浙江和江苏相似系数为0.91[1]。同时各市选取的主导产业基本相同,产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1.1.2长三角地区要素价格上涨。  曾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和土地资源丰富优势逐步消失。据统计2009年上海市平

4、均工资达42789元,江苏省35890元,浙江省27480元,面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急于转移出去。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企业规模生产受限。同时,电力供应不足也成为长三角地区企业面临的难题。生产成本的上升迫使长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以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1.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分析。  1.2.1安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安徽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2012年人均GDP为28792元/人。在前几轮产业转移中,安徽均未能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新一轮产业转移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安徽凭借自身区位优势

5、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6。安徽将皖江城市带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1.2.2实现国家均衡发展的需要。  安徽地理位置居中,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桥梁。中部崛起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提出的,安徽作为中部大省,其经济发展对中部崛起及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制约因素分析  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外部影响因素。  皖江城市带想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包括了各种潜在威胁势力。  2.1.1来自发达省份内部的威胁。  长三角地区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典型代表

6、为江苏省,为了缩小苏南和苏北的经济差距,江苏省提出了对口支持政策,鼓励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北转移。同样还有浙江省和广东省。这无疑会给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一定影响。  2.1.2来自中部其他省份和西部地区的威胁。  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中部各省和西部地区均欲抓住这次黄金机遇,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中部的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湘潭城市群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和皖江城市带相比不分伯仲。西部地区也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下,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对产业转移具有强大吸引力。  2.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自身制约因素分析  2.2.1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效应弱。6  安徽省目前仍

7、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而大部分产业选择转移,目标地的首要条件是上下游产业的配套齐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对吸引产业扎根缺乏引力。  2.2.2高技能人才奇缺,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皖江城市带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但是高端人才匮乏,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皖江城市带内现有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大多为加工生产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往往成为产业链的低端生产者。  2.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