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ID:3101114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_第1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_第2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_第3页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  【摘要】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开放;对话;感悟  记得在课程改革伊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

2、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4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3、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

4、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  2.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

5、我”!“生生对话”4: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

6、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

7、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4  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课题协作组)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