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

ID:31029084

大小:7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_第1页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_第2页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_第3页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_第4页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名名组合认知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精詡皓名组自畑颐究2017-12-2023:58:25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门期摘要:名名组合是一种能产的结构形式,其形式简洁,但意义十分复杂。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汉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新异的名词(表示自然牛物)组合的理解策略,得出属性解释和关系解释是常用的两种策略,但属性解释多于关系解释。关键词:名名组合汉语母语者第二语言学习者表示生物的名词组合一、引言名词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具体可以分为表示生物的名词和表示非生物的名词。名词是在日常牛•活中接触最早冃使用最频繁的一类词。因此用名词与名词的组合来给新事物和新现象命名,成为人们经常采用的形式。这种

2、形式涉及到其构成成分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组合,但是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些概念來表示一个新的概念从而命名的呢?人们乂足如何理解这些已经组合起來的陌生的名名结构的?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即人们在对名名组合进行认知加工时常常采用两种解释形式:关系解释和属性解释。但究竟哪种解释形式更为常用,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样,名词的属性是否会影响解释形式的选择,也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国内学者对汉语名名组合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大部分是介绍或者套用国外的理论,但是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从英语名名组合中得到的结论是否适合汉语有待验证。刘悴、傅小兰(2005)通过特征列举实验和建

3、构路径模型得出名词的实体特征越多越倾向于采用属性解释,而表示生物的名词实体特征多于非生物名词,所以可以进一步概插岀汉语名名组合的认知加工受到名词是表示生物还是非牛•物这一属性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江新、房艳霞、杨舒怡(2016)对表示人造物的名词的组合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种解释形式都是人们常用的策略,但更倾向于关系解释。本文就在重复此实验,以表示生物的名词的组合作为实验材料来研究人们对其认知加工形式的影响,以进一步补充之前的研究结论,同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二、名名组合理解的两种模型名名组合在汉英语言中都是--种常见的形式,其结构形式简洁,但是内部意

4、义十分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两个概念之间的整合关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來利用并整合这两个概念。例如“灯笔”,可以理解为形状像灯一样的笔或像灯一样可以发光的笔,也可以理解成刻有灯的图案的笔。为了研究人们到底是如何理解和加工名名组合的同时,为了避免己知名名组合对结果的影响,学者们常以新异的名名组合作为材料,让被试进行解释。通过分析数据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Wisniewski(1996)提出了双重加工理论(dual-processtheory),该理论认为名名组合的概念合成有两种方式:关系连接处理和属性映射处理。关系连接处理即两个名词之间形成修饰限定的关系,其中表示修饰限定的那

5、个名词整体填充到被修饰的名词的某一个维度上,例如“奶油蛋糕”就是将“奶油”填充到“蛋糕”的“构成成分”这一维度上;屈性映射即名名组合屮某个名词所表概念中的某一特征映射到另一个名词上,二者进行重构整合来表达一个新的概念,例如“灯笔”解释为“形状像灯的笔”,就是将“灯”的形状这一属性映射到“笔”这个概念k,重构整合之后形成“形状为灯的笔”这一概念。Wisniewski补充道:如果两个名词Z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就越有可能采用关系解释,所以他认为这两种解释形式是同时进行的,最终哪种解释形式被优先选择,两个名词Z间的相似性起着重要作用。Gagne&Shoben(1997,2000)提

6、出了关系竞争理论(thecompetitionamongrelationsinnominaltheory,CRIN),该理论认为名名组合概念的理解是选择一种主题关系來将两个名词连接起来,而这种主题关系包括16种,例如:“位辺关系”咆含关系”“工具关系”等。“故事书”即采用的是咆含”这一关系,“山花”理解为“山上的花”即采用的是“位置”这一关系。Gagne等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己有的对名名组合的理解大部分采用的是关系解释,因此人们在理解陌生的名名组合时也是利用关系解释形式。釆用哪种关系主题来解释,涉及到该主题使用的频率以及两个名词之间的特征。因此该理论反对双重加工理论,认为

7、属性映射处理是不存在的,名名组合的理解过程只是一种关系的选择过程。这两种模型是从英语名名组合的研究中得出来的,但它是否适合汉语名名组合,是我们目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有的学者根据两种理论对汉语名名组合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刘烽、傅小兰通过实验提出了生物类名词的组合更偏向于属性解释,而非生物类名词的组合更倾向于关系解释;江新等人以非生物类名词组合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补充以生物类名词为实验材料,在重复江新等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旨在为汉语名名组合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三、研究方法本文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是给出陌牛•的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