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

ID:31145122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_第1页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_第2页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_第3页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读课文教学并不“略”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略读课文的三年级小学生,教师应如何引导他们步入略读初始阶段,打好略读基础呢?笔者针对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来谈谈几点感受。  一、教学目标确定不略  “从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针对这一主旨,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典型的状物类文章的特点,结合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景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笔者从整体到局部,通过用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并在细腻的描写

2、中流露出笔者爱杨梅和爱故乡的深厚感情。以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感受杨梅的特点。②通过品读词句、比较发现等方法,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并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③积累好词好句,能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写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某一方面的特点。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向学生有意识地渗透《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状物类文章的文体。  二、阅读方法不略4  略读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对已有的阅读方法进行整合提炼,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进行自主阅读。略读教学特别重视阅读方法的习得。所以我在板块设计

3、中主要渗透进这“三读”。  初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特点  再读课文,将先前学习的“圈圈划划”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读中,让学生感受杨梅的可爱,并在写作手法上有所习得。  三读课文,通过默读、师生配合朗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爱杨梅、爱故乡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不略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阅读方法,教学环节可设计如下:  先是出示实物说杨梅。说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文的情感升华作铺垫。随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一位作家笔下的杨梅”。  初读课文识杨梅。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是一

4、个必然具备的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读才能保证阅读效果。在略读课文之前,通常有一段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重难点等方面给予导向,让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本。由于《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没有阅读提示,笔者根据本册略读课文的提示,设计了这样两个阅读问题:“作者介绍的杨梅是怎么样的”“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不略  选择描写杨梅外表的句子进行重点品读。“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手法和细细体味文

5、章。4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教师适时点拨与旧知相联系。《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翠鸟》的作者一样,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是精心观察的结果呢!”――老师的点拨语,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法进行了迁移,真正体现了“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的理念。同时,也为接下来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写作,埋下了伏笔。  五、课堂亮点不略  第一是品读作者尝杨梅的感受。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在交流中发现这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尝杨梅时的感受。“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要写到自己的感受呢?”“那你能把作者尝杨梅时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吗?”笔者采用指

6、名读、男女生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第二是笔者结合课件讲述作者王鲁彦生平漂泊的经历,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与田野,还有故乡的杨梅――奇异的形状、可爱的颜色、甜美的滋味,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作者忍不住要用手中的笔勾画出家乡的一幅幅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些优美的物象中,让学生情感的体验达到至高点。  六、能力提升不略  略读课文应力戒课堂上“光说不练”,故在最后进行笔头练习,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能力大大提升。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学习要注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7、精彩句段”。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请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摘抄多少就摘抄多少。4  略读课文依然要讲究适当的“读写结合”,要有必要的仿句、小练笔。为了将分角度、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加以运用,笔者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自由写,力求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描写方法。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必须通过阅读、思考、模仿等学习手段,才能提高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