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

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

ID:55490270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5

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_第1页
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_第2页
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略读课文之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读课文的教学心得陕西省洋县磨子桥镇二龙完小冯世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它有自己的特点。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按精读课文来教,内容之难,方法之繁,步骤之冗,与略读课文编排之初衷相悖,本想教学生很多,让学生更强,其实却把学生“惯”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略读课文的重点在于“读”,勤读,速读,而途径在于“略”,下面就课堂上最好略去的部分作如下阐述,以供同仁指正。一、内容上略。略读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明显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只需“

2、弄清故事内容,感悟哲理,谈出体会”。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即自己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应有怎样的心态来克服困难?重点只要把握了,教师做好引导,其余都可教给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处理。二、方法上略。教师要放手,要相信学生,不要人为的低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研读课文,领悟方法。其

3、中在细读时,要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点,也可分成学习小组,如客家民居小组、傣家竹楼小组合作学习。各谈自己的民居位置、构造、材料、作用、外观和整体布局,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更能了解不同民居特色,进而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同法可在课外拓展自悟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土家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民居特色。最后在研读时,批画出说明方法,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三、步骤上略。先由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再思考、交流,初步体会文章大概内容;最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还可以是自

4、己的感悟,引导学生讨论,有感而发。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应先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要求,重点放在“浏览”上,通过快速浏览,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方法。抓住精髓,一边摘录精彩语句,一边写心得。着重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四、要求上略。因为略读课文在编入时就考虑了前面精读课文的特点,在内容、学法和教法上是一脉相承,有所关联。内容和字词的理解上没有太多的难点,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做要求。学生在预习自读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了解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

5、出来就行了。而有些活动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如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的“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等不必在课堂上强调。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特征。教师只需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的引导工作,并在课外做好督查。当然,以上教学中的“略”,并不是不管,不能等同于放任自流,而是在“略”中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检查学生,最终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