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

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

ID:31145461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6

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_第1页
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_第2页
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儒家“德治”思想【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法学论儒家“德治”思想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儒家“徳治”思想一直一来是学术界广泛研究、揣摩的对象。其原因在于:一、儒家德治思想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主导地位存在已久孔子的礼治思想是其法律思想的基础;希望建立一个具有“仁爱”精神的礼治国家,是孔子主张礼治的目的。为了实现礼治的目的,孔子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认为只要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斗星一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群星都环绕着它。至此,以孔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思想开始广泛的应用在占代封建帝王的统治思想之用,

2、封建统治者将自己树立成为道德标准,以自身的道德修养程度来制定百姓必须遵循的道德要求,从而巩固他们的统治。此种统治体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持续了千年,使后人对于儒家德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研究兴趣,也对当代治国之道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二、时代的变迁,单靠法治治国的不足H益显现,引发人们对徳治的研究兴趣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基本构成要素,道德以善恶、荣辱、正义与非正义为构成要素;法律具有统一性、确定性,道德具有多层次性、不确定性。阶级社会只有统治阶级的法律,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各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根据个人处

3、理人己关系的不同方式,可以将道德水平分出不同的层次来,比如大公无私者、利己不损人者、损人利己者,但是法律却要求至少在一国范围内的统一。从调整范围看,道德的调整范围要广泛得多,有些关系如朋友间的友谊、情人间的恋爱关系只能由道德加以调整;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不调整或不直接调整人的动机、思想,道德直接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从而间接调整人们的行为。从实施保证看,法律的实施固然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但更根本的还有赖于国家强制力量如法庭、监狱等作保证,主要表现为“他律”;道徳靠舆论、习俗、内心信念保证,靠“内心法庭”、“道徳法庭”来保证,

4、表现为“自律”。因此将德治与法治相互结合起来,用以治理国家才是符合当代时代特点的治理方针。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木次论文的目标在于:通过对于儒家德治思想基木内容的认识、了解、剖析,进一步了解儒家徳治思想的优点与缺陷,结合徳治、人治与法治的博弈,分析出徳治思想的现代价值。第一章着重阐述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中会引用到刘广安先生在《中国法律思想简史》一书中对德治思想的认识,以及结合吴德义先生的《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文以于补充。最后笔者将会归纳出,自己对于儒家德治思想的认识,从中笔者领悟到了孔子徳治思想的理想主义

5、性及其不足。将会在第三章着重论证,阐述。第二章是承接第二章所写的,在这一章中主要有三节内容,首先是要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发表笔者个人的看法,特别是针对孔子关于“平息争议”思想的特点,笔者将会着重阐明其中的理想主义性以及不可行性,导致儒家思想在正式推广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中由于统治阶级的扭曲的影响在占很大比重。其次,笔者会对儒家德治思想的价值进行阐述,为第四章儒家徳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做铺热。最后在本章节的末尾,笔者会针对德治、人治与法治三者的博弈进行分析。第三章,儒家德治的现代价值三、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

6、,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1、《论语译注》作者:杨伯峻,北京:中央书局,2006(引用部分译注)2、《孟子译注》作者:杨伯峻,北京:中央书局,2008(引用部分译注)3、《中国法律思想简史》作者:刘广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3.P14)4、《德治刍议——兼议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作者:刘敏,人文杂志,2010,(P1)・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作者:周勤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P3).6、《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德治二与“法治”的理论博弈》作者:钱同舟,学习与探索,201

7、0,(P2).7、《孔子德治思想评析》作者:刘伟霞,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P2).8、《人治、法治与德治刍议》作者:连振华,新疆社会科学,2010,(P2).9、《“德治"本意之探源——法治语境下的重新考释》作者:郭成龙,蒋旭杲,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P3)・10、《儒家徳治思想的当代传型论析》作者:陈宏,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Pl)・11、《德治及其传统Z于屮国法治进境》作者:孙莉,屮国法学,2009,(P1).12、《儒家德治思想及其价值论析》作者:涂秋牛,天府新论,2

8、007,(Pl)・13、《FoundationsOfCriminalLaw》(译《刑法基础》)作者:利奥•卡茨/迈克尔•穆尔/史蒂芬•莫尔斯;法律岀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140至P154)14、《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作者:吴德义,南开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