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ID:3115775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_第1页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_第2页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_第3页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生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提出的方向目标。读着,颇受鼓舞与震撼,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封闭式管理、快餐文化、网络信息泛滥等原因,致使学生的阅读量减少;而没时间,没机会接触好的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降低。阅读兴趣不高和阅读量减少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整体文化素养不高。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

2、引领学生寻找阅读的快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一、利用课本资源,借题发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是多种现代教育理论、新文化思想和课改经验智慧交叉融合的结晶,但要和浩瀚的中外文化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我们通过利用课本资源,由点到面,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文化天地,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升。被称为“书中上品,文中极品”的《兰亭集序》是“书

3、圣”王羲之借集会抒发人生感慨的一篇美文。但对现代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在分析讲解时,我注意联系一些历史事实,文中王羲之写到了“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诗句,这其中融入了王羲之对当时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荒诞,空谈,虚无生活态度的批判。为了学生能全面的了解魏晋时期文人生活的渊源。我引领学生学习了鲁迅文集中《魏晋风度及文学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我说到曹操的女婿何晏其人其事,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我趁机又引出魏晋时期酒鬼刘伶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去阅读《竹林七贤》这本书就水到

4、渠成。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交上来的阅读笔记有关魏晋时期的内容详实,丰富。甚至还有学生提问。学生说:嵇康因主张“非汤武而薄周礼,赴名教任自然”招致杀身之祸,从容赴死“真正体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与自然齐一,充分自然化的追求”。学生问:这是嵇康一生所真正追求的吗?为什么他临行前在《家戒》中嘱咐他的儿子:“小事不比较,人情世故的琐屑方面不必认真;不要勉强别人喝酒,也不要力拒别人劝酒;人们的闲谈,大不必介入”。学生阅读后有如此的疑问说明他对阅读有了一定的思考,对主人公有了研究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

5、都有着它的历史背景或者前因后果,如果能借助语文课堂教学带动学生关注更多的文化渊源,可以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二、利用图书资源,拓展延伸,唤醒学生的阅读热情  有句名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这句话不仅是说教师要学识渊博,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分析教材文章的历史渊源,还要拥有“授之于渔,也授之于鱼”的物质基础。所以要让学生阅读一本好书,教师至少阅读过十本书,才能选择出优秀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精华,唤醒阅读的热情。4  我时常告诉学生读一首诗,看

6、一本书,就是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社会。苏轼一生坎坷多难,为官一贬再贬,罹难精神肉体双重折磨,然而他的豁达、乐观、超脱的禀性不是一首词所能诠释的。所以在学习苏轼诗词《定风波》这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介绍了林语堂的著作《苏东坡转》。我给学生抄写了林语堂对苏东坡的一段评价“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7、,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或许正因为这段精彩的描述,学生课下兴起了一股“东坡热”。同学们如痴如醉的摘抄东坡的诗词,同时也传阅我提供的《苏东坡传》。看到这种情景,我很欣慰我的学生开始徜徉书海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再和学生课堂上交流苏东坡时,学生感慨的说苏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也有学生引用了“东坡何罪,唯有名太高”诗句后,接着说那些制造“乌台诗案”的人是靠扳倒苏轼来抬高自己的声誉身价,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在被贬地黄州,仰观天,俯视地,思考宇宙、

8、人生、社会,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书写了流传千古的杰作“三赤壁”。可见学生对这首诗、这个诗人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学生;教师看过的好书,放在教室,这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料,是一种对语文教学无声的拓展延伸,召唤着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利用写作资源,深化迁移,充实学生阅读激情4  学生从阅读的绝妙意境中受到感染,教师进而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促进他们情感迁移,加深对阅读的体验和感悟,使阅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学习了《桃花源记》一课,又引导学生阅读了《陶渊明传》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