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ID:3116721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1页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2页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3页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4页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轻松地走进作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67-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同样适合。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么导语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好的

2、开场白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身临其境身入其境,让自己和作品的人、物、景、情相融合,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会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整个教学活动就会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导语上下功夫。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5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

3、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教学《天山景物记》时,有位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游过一些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你们当中谁又曾到过那美丽富饶的天山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你们是否向往饱览一下天山那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呢?那就让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去看一看吧!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顿时兴意盎然

4、。  二、播放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学生都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那优美的旋律,饱含真情的歌词,能给人以享受,也会让人共鸣,因此我会结合语文课文内容插入一些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陶醉,提起对课文兴趣,进行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合欢树》一文时,先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已酝酿情绪,从生活的点滴中再次感受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接着引导学生要爱自己的母亲,要懂得感恩,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悔恨,学生在不自觉中走进了史铁生,感受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故

5、事吸引导入法  多年教学发现,课堂中提到课外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很浓,兴致很高,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特点,导课时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讲述时,语言要形象生动,表情可适当夸张,这样更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引到课文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有教师在讲《拿来主义》时,这样介绍“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乐宴上,外国的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

6、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引用的故事应简洁生动,不能拖泥带水,而且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使以下的课堂教学顺利完成。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  利用悬念切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

7、,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巧妙而适度地创设悬念,可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我抓住美丽一词,让学生谈自己见过的美丽事物,“花儿的美丽,让人赏心悦目;蓝天白云美丽,让人心旷神怡;险峻山峰美丽,让人肃然起敬;人的美丽,面目清秀,五官端正,人见人爱。”5师点评:这些都是外在的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有一种美丽,即使是跨越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的魅力。这是怎样的一种美丽?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学生带

8、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五、直接析题导入法  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新颖别致的标题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含蓄、隽永的题目又会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深思。标题导入,就是从课文标题入手,通过对其解释分析,直接导入新课。  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直接介绍这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引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课题内涵丰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