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

ID:3117052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_第1页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_第2页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_第3页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_第4页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四川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题解析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不好下手。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

2、,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平衡”与“平稳、平常、平时、平静、平淡、平和、平庸、平凡”等词语含义有明显的区分度,如果立意以以上词语为主,如“平凡但非平庸”、“平凡也是一种美”、“平平淡淡才是真”等则属于审题失误而得分不高,一般在30―40分(三类文)以下。如果以阐述“平衡”5为主,而将以上词语作比较则属于“切合题旨”。如“平衡生活需要平淡”、“不平衡的人生更平庸”、“平衡却不平凡”等得分一般在二类45分以上。  例文1  拿捏平衡 

3、 □四川一考生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败,是自然的平衡,冬寒夏暑也体现出造物主对平衡的精准拿捏。自古有论阴阳互补,或是五行八卦之说,亦有孔子之言“过犹不及”。凡此种种,无不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无数事实都证明了平衡的重要性。拿捏好平衡,人,才能立;国,才能盛。  孔子曾言:“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在隐与仕的平衡中,他行如所言,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在鲁国,在与季氏勾连、确保大司寇之位,在享荣华富贵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间,孔子找到了隐与仕的平衡点,毅然选择了前者。当孔子周游列国,寻处地方想实现自己政治理想时,他又奋然出仕。孔子在隐与仕之间拿捏到了精准的平衡,从

4、而立身于世。  陶渊明曾迫于生计出仕彭泽县令,又因世事违心而高呼“曷不委心任去留”而弃官不顾。他在隐与仕间拿捏好了平衡,他遂本心而任官于彭泽,以求生资所需,但不滞于官场,更不曲意逢迎,故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不做,终因那旧林、故渊,那十余方宅、八九草屋而立于世。  拿捏好隐与仕的平衡,人在世,才立身于不朽。  拿捏好经济与文化的平衡,国,才能繁荣昌盛。5  唐朝盛世除经济的繁荣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发展。唐代的历任国君开放而非闭塞,所以他们听得进谏言,用得了直臣。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王勃走来,李白走来,杜甫走来,他们的涌现使唐诗百花齐放,唐诗又带动了整个思想文化的发展,思想文化的

5、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强盛,唐王朝因此而屹立于世界东方。  而对于承载无数人梦想的当今中国,平衡显得尤其重要。若经济发展太快,文化会慢下脚步。现在,是时候找出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平衡点了。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得以实现,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拿捏好平衡,立身,盛国!  评点  本文以“拿捏平衡”为题展开分析,审题立意精准,内容从“拿捏好平衡,人,才能立;国,才能盛。”两个方面表达了在“存在、生活、生命”层面的辩证思考,领悟“稳中求变”和“变中求稳”的生活道理,特别是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二者平衡点的思考,显示生命成长过程中精神奠基的重要作用。语言表达有文采,内容丰富,结构

6、层次清晰,首尾呼应,深化中心。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分+表达分19分+发展分19分=总分58分  例文2  平衡即乾坤  □四川一考生  天平两个托盘一样重时,横杆处于水平位置,此为平衡。5  道家思想中,更是讲求平衡,阴与阳是一种平衡;日与夜是一种平衡;五行相克相生,是平衡;虚实相辅相承,亦是平衡。  个人生活需要平衡,国事家务需要平衡,世界局势更需要平衡。  生活中没有平衡是万万不可的。当距离高考还有百天时,“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的召开拉开决战高考的帷幕。但老师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却是“劳逸结合”,劳逸即是平衡。永劳则身心俱疲,永逸则百事俱废,只有劳与逸结合在一起时,生活的天平

7、才会不偏不倚,平平稳稳;劳逸结合,才会让紧张的高考备战达到平衡。“劳”使学习有序而有趣,“逸”使身心放松、事半而功倍,足可见平衡之不可少。  一个国家内部需要平衡。纵观历史,缺少平衡的后果是国灭家亡。秦灭于一味的酷刑重罚;隋灭于一味的横征暴敛;唐则灭于一味的安于享乐,宋则灭于偏安一隅,苟且偷安。而今天的中国,更加少不得平衡,特别是要使贫富得以平衡。贫富平衡,社会便会安定;反之,社会便变得躁动不安,人民如何能够安居乐业?只有寻求平衡的发展之道,国方能更加强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