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ID:3117101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_第1页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_第2页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_第3页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沈大安老师曾就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提出了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阅读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潜心钻研教材”。可时下的语文课堂却太注重华丽的包装,音乐、影像、多种形式的辩论、表演充斥于课堂,教师对文本虽有解读,但不够深透,浮光掠影,文本资源利用不充分,缺少自己的解读体会,只会捧着教参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学生无法真正地走进文本,只能获得一些浅层次的阅读感受,语文能力无法得到深入的提升。  那解决这一现状的方法何在

2、?我认为还是应该带领学生回归本原,细读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最重要的还是应以阅读教学为本,从言语出发,再回到言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花海,真正嗅到语文课堂的芬芳。  善于发现文本的矛盾处,是文本细读的常用方法。  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语言的矛盾处进行细读,往往能发现文本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孔乙己》一文中结尾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一会用“大约”,一会又是“的确”,前后如此矛盾,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这样的病句能放进中学语文课本吗?可是细读文章,我们就会发现,作者这样表达是有他的理由

3、的。因为“我”4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孔乙己了,也没有真正看见孔乙己死了的现场,所以用“大约”表示一种猜测。再细读文章的高潮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时已经被打折了腿,境遇十分凄凉,再加上他自己的好逸恶劳,更重要的是在那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没有人会同情他,帮助他,所以他的死又是必然的。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不难看出鲁迅所要表达的主题固然有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更多的还是要表达“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一主题。  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矛盾处,不失为走进文本的一种好方法。  善于还原,是文本细读的便捷之道。  

4、在一些经典的文本中,有些局部的、关键的语句往往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可在一般教师眼里,只有一种字典含义,没什么矛盾可分析的。但是无矛盾就无所谓分析,分析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还原”。“还原法”就是将文本中的某种意象或情境或要表现的某种事物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然后联系前后文来进行解读。曾经看到有老师向孙绍振教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到底好在那里?”对啊,到底好在哪里?粗看上去就是醉酒后醒来,也没啥呀。可是孙绍振教授运用还原法很好地解释了这一问题。第一,把“今宵酒

5、醒何处”还原成“昨夜酒醉何处”,一系列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分析也就很自然了。酒醒就是酒醉的结果,没有醉哪来的醒呢?第二,醉到何时才醒?“晓风残月”中的“晓”,一个“残”4字说明醉了一夜。第三,在什么地方醒来?醒来后竟不知道身在何处,可见酒之酣,醒来后还迷迷糊糊,可见是醉酒后随地倒下的。第四,为什么要醉成这样?因为离别,如此大醉,感情强烈,而且完全任性。可见离情多么深沉,内心几多伤感。看来,通过这样的还原细读,我们就不难发现文本中的言语精髓了,也不会随便无根据地赏析了。还原,真可谓是文本细读的一个捷径。  无疑处生疑,是文本细读

6、的最高境界。  《七律?摇长征》中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全诗的总纲,紧接着写“千山”、“万水”,读到这里,学生不禁产生一疑问,为什么首联是“万水千山”,下面的顺序却调换呢?深入研读文本,发现这原来是按红军长征的路线来写的,选取的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更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鼓励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的来研读孔乙己的形象。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孔乙己出场的时候要温两碗酒?这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有没有作用?”我觉得这

7、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于是,我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借这两碗酒在炫耀,显示自己高短衣帮一等,因为短衣帮往往只舍得花四文钱买一碗酒,可他好歹也穿着长衫,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与短衣帮为伍。所以他性格中自命清高、迂腐的一面就展示了出来。也有的学生说通过这一细节也可以看出孔乙己好喝懒做,自己固守着读书人的架子不放,又不会营生,导致自己穷困潦倒,可是他明知这样还是嗜酒如命,就如后文中提到的孔乙己在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后依然用手走到酒店来买酒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封建科举制度让他沦落为不

8、会营生的废物,而他自己性格中的“不争”4更是导致他悲剧的根源。学生们的分析还有种种,我在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做了归纳总结:的确,孔乙己的悲剧是与“酒”有着密切联系的,他的形象塑造也是在“酒”中完成的,“温两碗酒”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其实是深入解读孔乙己这一形象的一把钥匙。  所以,于无疑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