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

ID:3117339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_第1页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_第2页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_第3页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 功在课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效课堂功在课外  【摘要】高效课堂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的追求。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谈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声嘶力竭地喊四十分钟,一节课下来精疲力尽,而学生却在上课十几分钟就走神、瞌睡,煎熬了一节课,结果,收效甚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减负成了必然趋势。然而,课程内容不能少,学习课时又多不了,此时,高效课堂应运而生。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到底该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提升自身魅力教师个人魅力的

2、构成要素有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机智、意识品质、个人形象等。  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对所教科学知识体系有整体认识,同时要掌握每一个知识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知识运用。  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工作,实现学生的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自己的旗帜,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法。每个教师都要不断探索独特的发挥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4  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曾经提到“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身心的敏感的共鸣力。”教师拥有教育机智的关键是心理装有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对其加以引导,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到渠成。  有句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3、,学生人格的完善是在周围人的行为的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所以要用自身的优良品质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教育教学的高效。  最易被忽视的是教师外观形象对教学的影响。学者未必良师,强权与控制,知识与地位并不代表吸引力。在教学中,“有关学科内容的知识是基本的,但是懂得如何把这些概念变得对学生有意义就需要额外的知识”。教师要不断探索、训练,使自己的形体、声音和语言达到天然的完美,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交流的窗口。  2.加深师生情感“亲其师,信其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师生感情。  2.1坚持教育公平。陶行知

4、先生在《糊涂先生》里说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警示我们要建立“无差生”观念,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收获,有老师的关爱。  2.2尊重学生。高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较强的自信心,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不用冷漠的眼神去伤害学生,不用苛刻的话讽刺学生,学生会因着教师的尊重而有较高的自我期望,从而自我监督,努力做一个好学生。  2.3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4,何况是正在成长的懵懂少年。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面对学生的错误。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是当前提倡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后,要给他一定的惩罚,但是惩罚后要

5、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知道教师的爱是稳定持久的,爱的安全感能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和不竭动力。  3.充分备课教学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还担负着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等教育任务。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精雕细琢,使课堂最大化地完成教学任务。  3.1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是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并结合学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三维目标。  3.2备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巩固,效果的检

6、测等,通过安排教学顺序与教学活动,教师能全局把握教学过程,调节好教学节奏,使得课堂循序渐进。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精备学生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此才能避免“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生效果却不佳”。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3.3备问题设置。教师引导学生最主要的方法是提出问题,问题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成功地导入新课,过渡环节。在每个环节中也可以推波助澜,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保证问题的真实性、有效性。4  3.4备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指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来对某节或某

7、次授课所讲授知识的简短的、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课堂小结不仅要涵盖整节课的内容,还要突出重、难点,同时也要注意将本节新知识与学生课前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体系。  总之,不论是提升自身魅力、深化师生情感,还是充分准备课程,这都是课外工作,可见,高效课堂,功在课外。没有课前的功夫,高效课堂就是无米之炊,再巧的教师也难为之。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M]  [2]赵微.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教育科学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