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课外成在课堂》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

ID:38903274

大小:4.68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6-21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_第1页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_第2页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_第3页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_第4页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在课外成在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在课外,成在课堂——谈备好课,上好课庐江四中汪文生●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怎样备课●教案如何编写●备课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如何上好公开课“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什么是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二、为什么要备课下列哪些是备课活动?研究教材,精读教参,撰写教案()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情况()翻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形势()研究教育理论,锻炼教学能力()与同行交流、收获相关信息()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备课的意义1、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

2、用教材;2、有利于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4、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5、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于漪“每课三备”于漪“每课三备”经验第一次备课:自我经验(课前)第二次备课:文献资料(课前)第三次备课:课堂现实(课后)特级教师——于永正“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怎样备课(备什么)备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备大纲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3、;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制定教学目标备教材课程改革后的变化:教室→学室教本→学本教案→学案教法→学法教教材→用教材教备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教师钻研并掌握教科书,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于漪教师备课的“源”在于认真钻研教材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哪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心是什么我的学生需要什么?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备学生教什么和怎么教,决

4、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陶行知了解学生什么?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大师的话:教育者应该完全放下自己的高度,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婴儿,你就应该卧倒去看看他的世界;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孩童,你就应该蹲下去感受他的视线;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少年,那么你的心就应该和他一起奔跑……只有这样,你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接受而真正产生深远的影响。备教法备教学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

5、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备教法应考虑的几个方面:①怎样提出问题,导入新课;②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本节课的关键;④学生每次学到本课内容时,常出现的错误和疑点是什么,怎样预防;⑤如何处理好前后有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⑥如何通过讲授知识,联系实际,探讨与挖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⑦板书板画如何配置,如何精讲巧练,讲练结合;⑧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⑨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

6、等。四、如何编写教案《现代汉语词典》: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一、课题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教案的基本内容1.知识和能力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导入新课2.新课教学3.课堂小结4.巩固训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这是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追求。”——摘自城关小学周继红教学反思——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如何写教学反思?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再教设计写学生

7、创新写教学机智备课八大忌讳忌讳完全照搬忌讳只求形式忌讳方式单一忌讳毫无个性忌讳先教后备忌讳教备分离忌讳为查而备忌讳不学而备五、备课应处理好“六个关系”1.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2.显性备课和隐形备课的关系3.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4.预设和生成的关系5.教师备课和学生备课的关系6.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引用一位历史教师的话:苏霍姆林斯基对备课的再认识:备课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备课是教师思考的过程备课是教师互动的过程备课是教师成

8、长的过程……首先你必须放下包袱敲好开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