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

ID:3117911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_第1页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_第2页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_第3页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步  一个人最早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当他逐渐长大,开始走向学校,去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脱离,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校接受教育的情况,学校不了解学生回家后的表现。  取得家长的支持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是我们学校长期以来实践获得的成功经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要性。  09年,我

2、曾遇见这样一位家长,他向我诉说他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儿子现在17岁了,和我越来越隔阂,从学校回家后,不愿和我说话,也不愿意讲他在学校的情况。”刘先生说,他经商,妻子忙,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孩子上的都是寄宿学校,从小学开始直到现在,都是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学校里读书,到了周末,孩子才回家。  他称,上幼儿园时,孩子回来还经常对父母讲班里同学的趣事,可从小学三年级以后,孩子就渐渐不想理睬他和妻子。周末从学校回来不是钻进自己的房间,就是去别的同学家玩耍。他无奈地说:“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没想到孩子却从此离开了我

3、们。”4  他承认,由于工作太忙,他从来没参加过学校的家长会,妻子也很少参加,一般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去。自从儿子进入学校后,他就很少操心教育儿子的事,也不了解他心中的想法,通常只是每学期结束,问问儿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平时基本不沟通。  其实有不少家长像他一样,总以工作忙、应酬多或自己不懂教育为借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是不能分割开的,

4、家长的错误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的不正确的结论。  在学生时期,教育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因为学生的绝大部分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学校教育中应该发挥其自身的辅助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如何配合发挥其作用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几点应该是:  首先,家庭与学校教育融汇贯通。孩子进入学校后,在家庭和学校间的不同活动情况,需要家长和校

5、方相互沟通才能掌握和了解。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也不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而且在学生放学后、回家前还有一段空白时间,是学校和家长都不容易掌握的。如果平时家长和学校缺乏沟通,孩子很容易在这段时间出现问题。4  其次,家长请多给学校打电话。在教学实践中就发现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不太主动,有的家长连个电话都不往学校打,这样根本就很难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  再次,老师要运

6、用多种有效的“家访”方式。家访即家庭访问,它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况而与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延伸手段。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开学初,尤其是班主任接手新班级时,要尽量对学生进行普访。普访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普访时,教师也应把全班的学生家长进行较详细的分类。如: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心理特征等,可分为溺爱型、粗暴型、淡漠型、教养型。然后,教师在以后的家

7、访中注意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2)在平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专访。在对学生进行专访时,不管是有既定的教育目的还是突发变故,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前都要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对于家访的目的或者想了解的情况做有条理的整理,家访时要把握主动,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谈话,同时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引导家长与班主任保持一致的教育话题。  (3)注意不要把家访变成“告状”“诉苦”的代名词。“报忧不报喜”4的家访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罗列孩子的错

8、误,意在指责家长的失职上。这样,就会让家长产生一种不愉快甚至抵触的心理,损害了家长的自尊心,有可能会使家长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出现不配合老师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学会尊重家长。一旦家长在心理上感觉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就会容易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甚至与老师对立起来,这样就达不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要对家长以礼相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注意不要有伤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