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ID:3117992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_第1页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_第2页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_第3页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养、创新、实践”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以化学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整个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发现、发明、创造的历史,其中不乏化学家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毅力及为科学而献身的忘我精神,学习这些态度和精神至关重要。同时在学习新知识时也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化工生产以及人类生存生活的实例。例如,结合《绪言》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三项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还有许多化学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足以引起华夏人的自豪感。在讲到元素符号时,简述无锡人徐寿的杰出

2、贡献;在讲到盐时,联系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的荣誉。在讲到空气、水污染时介绍天气预报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厄尔尼诺现象、“保护母亲河行动”等,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2.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通过典型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同时与思维联系起来,以利于知识与技能素养的形成;再加以拓展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4  其次,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素养教育为契机,全面渗透创新思想。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正负电荷、阴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立、统

3、一及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在学习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不同引起元素种类改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使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等知识时,说明量变、质变规律,还有内因与外因关系等。在学习过常见酸的性质和酸的通性后,让学生结合教材领悟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神经末梢得以充分伸展。  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去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注重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用教材去教”。例如,在学习空气成分时,简述拉瓦锡在重复前人实践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推翻错

4、误学说,创立崭新的“氧化”学说。该实验如按课本演示,现象不太明显,我们就改在试管中进行,既简单,效果又明显,让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就“不唯书本”。  二、改进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第一,成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激励参与作为切入口,千方百计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进而才能不断创新。我们教师除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外,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的作业点评也要以激励性批注为主,如“学贵于疑”、“认真学习是你的优点,望能保持”、“专心听讲与认真作业的结合,将使你的成绩更上一层楼”4等等,以此鼓励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

5、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善于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第三,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第四,注重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给创新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  第五,重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和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式学习――学生创新的有效途径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

6、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对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首先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有新奇性、兴趣性、梯度性,能触及学生的感觉神经末梢,刺激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发现隐含的争议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解决问题。4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7、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态度、分析能力、个性发展等,给予及时的纠正、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并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把已有的结论告诉学生,而应是提供信息、纠正偏错、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素养、创新、实践”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主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肩挑重担。因此教师要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