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美术课之我见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

ID:31180167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_第1页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_第2页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_第3页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_第4页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好美术课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好美术课之我见  摘要: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是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它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主要从引起兴趣、掌握教学方法、培养想象力三方面论述如何上好美术课。  关键词:兴趣;教学方法;想象力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社会,是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的社会,世  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拍打着我们开放的国门,我们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关键是要有适应于未来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人才主要是靠教育

2、培养,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于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驾驭好美术课堂呢?本人就这一观点作如下浅谈。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发挥“人”的情感作用6  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必须先要学生喜欢你这个

3、老师。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人的感情因素,也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双边活动,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我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在教学中,我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和他们探讨问题,将自己当学生时的一些体会和他们分享,消除作画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情绪。例如,学生画素描的时间长了,停留在一个阶段会出现一些低落的情绪,我注意到这些现象,就以身说法,和他们讲明这是正常的,觉得自己没进步,实际上就是进步了,只有自己提高了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老师读书时候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过,老师的态度是积极面对,努力解决。也适当

4、地向他们提议,多看一些美术书,又或者上网看一些作品点评,充实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再理论联系自己的作画实际,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作画水平。我的一番体会给学生拨开了心里的云雾,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平时在生活上也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怀,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美术课,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我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令我事半功倍。  2.把握“物”的刺激作用  直观性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我注

5、意收集一些精美的卡片、图片、工艺品等,在课堂上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这些教具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同时,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具有图片等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从心理上接受。例如,我在上“6手工制作课――百合花”一课时,自己先亲自动手折了几枝美丽的百合花,还利用塑料罐做了一个精美的花瓶,课堂上我一走进教室,首先听到的是一阵赞叹声:“好漂亮呀!”“真美啊!”然后又听到一阵赞许声:“老师好棒啊!”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赞不

6、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其学也”。  3.注重环境的熏陶作用  创设情境与营造气氛对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同样起着无形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作激情。美术教学中通过视听效果,能将感观活动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的氛围,更容易进入创造的情境中。例如,本人在教授“色彩的情感与心理”一课时,让音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欣赏音乐到回忆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自然环境,以及启发学生归纳和指导学生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曲《秋日的私

7、语》伴奏的欢快游戏状态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挥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6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

8、注:姚亮:《浅谈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第二期。)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面对一个个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同的学生,家庭、社会、学校的多种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