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

ID:3118201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_第1页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_第2页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_第3页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新课的创设情景与引入新课  摘要:新授课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的课型。在这里,着重研究普遍适用于一般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二个部分:创设情景和引入新课。  关键词:数学;情景;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67-01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及教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新授课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的课型。由于所选择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

2、不同的类型,如有的选择以接受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有的选择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有的选择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式。在这里,着重研究普遍适用于几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二个部分:创设情景和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再现经验4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伊始都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攀爬的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机与活力。但一些教师只把创设情境作为一种点缀,或者由情境直接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两种做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自不必言问题之所在,后者又存在怎样

3、的问题呢?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所谓心理表征,即心理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规则和形式。心理表征的建构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对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的;第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被从记忆中提取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这两层涵义是统一的:建构新信息的过程即是对旧信息的重新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

4、再现已有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上课伊始这样叙述道:“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在1~9这9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两个数?”有的学生喜欢8和9;有的喜欢5和8;还有的喜欢6和9。教师说:“有一位同学喜欢5和8,那我们就从5和8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如果老师在5和8中间加上一个除号(教师板书:÷),就成了一个除法算式。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一个除法算式,使这个除法算式的商与5÷8的商相等。”学生马上说出了10÷16、15÷24等算式。教师继续说道:“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这些算式的?”学生说:“是根据商不

5、变的规律想到的。”4接着教师让学生叙述商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上面的三个算式写成分数的形式,并寻找三个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等式:。接下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探究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正是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必要知识基础,教师通过让学生写相等关系的算式的方式,再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了三个分数之间的相等关系,以此为基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揭示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析这个案例的过程中,也许有的教师会产生疑问,这位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了吗?其实数

6、学课堂上的情境,不应该只指生活情境,也应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对于有些内容而言,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效果要比创设看似活泼热闹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生活情境好得多。  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新课可以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引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以由远及近,步步深入。无论新课是由什么内容引入,也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引入,目的都是要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推力、拉力与压力三种形式

7、。推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需要,拉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期待,而压力需转化为推力与拉力才能起作用。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这就涉及学习动机激发的问题。学习动机激发指在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入新课,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呢?  如我们教师在教“体积单位”4一课时,教师首先与学生共同回忆

8、已经学习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等,明确了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已经学习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明确了在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与容积,知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