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

ID:31235251

大小:12.5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7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类文本阅读_新闻考点突破_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2赏析新闻写作技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案2 赏析新闻写作技巧根据新闻的文本特征和高考设题角度,新闻的写作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1.新闻真实性方面的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新闻技巧的巧妙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的巧妙,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的巧妙。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考点1 分析新闻真实特色考点解读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相似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首先,所报道的具体事实要准确无误,五个“W”要完全真实可靠,不可虚构、捏造。其次,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被概括的事实

2、的全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解题指津分析新闻真实性的题型,重在认识作者如何再现新闻情境。解答此类题型,需要从作者创作的角度理解新闻的真实性:1.再现采访过程;2.再现现场情形;3.选用叙述人称;4.处理细节描写;5.运用新闻数据。典题引路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完成后面的题目。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

3、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4分,南澳全镇停电。(节选自《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问题:说说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报道真实性的。(4分)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思维的切入点,也就是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回答。选用叙述人称,描摹具体过程,大量使用精准数据都是为了突出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答案:从三个方面来突出新闻的真实性:①记者的采访经过;②对新闻现场客观真实的反映;③准确的数据。考点2 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考点解读详与略,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新

4、闻中的哪些材料该详写、哪些材料该略写,详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等都需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解题指津分析新闻材料详略的题型,重在认识作者如何区分主次,打造新闻重点。解答此类题型,需要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思考:1.材料选用角度是否不同;2.材料间的联系是否构成层进;3.能否开阔读者视野;4.能否有力表达主题。典题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追寻青藏铁路精神唐 宋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上千名中外记者踏上吉祥的天路,去掀开神山圣水的神秘面纱。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华侨特意飞回祖国买票,她要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坐首趟列车翻越昆仑山,去感受文成公主当年进藏的旅程。“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华民族文化

5、史上,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河源昆仑,是中华儿女不可磨灭的情结和象征。在绵延五千多年的浩瀚历史中,很多朝代都曾探源三江源,这种历尽艰险的探索,是对地理方位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验证,更是对民族之根的探求,对理想精神的追寻。“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口号中,人们看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面对生命禁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面对技术更复杂,条件更恶劣,保障更困难,任务更艰巨的严峻考验,十万筑路大军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用长达五年的艰苦奋战,改写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爽;夜晚

6、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酷。”铿锵有力的宣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在十万筑路大军中,有眼睛肿得睁不开依然坚守岗位的隧道工程指挥者,有在昆仑山地震时冲进隧道与塌方作抗争的班长,有放弃国外高薪的工作机会选择青藏线的大学生,有参加过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老铁道兵”的儿子,有接到孩子的电话就忍不住流泪的母亲……这些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怎不让人由衷赞叹,感佩不已?问题:《感动中国》给“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中写道“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本文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4分)解析:解这类题型可以从材料选取角度、材料之间有无联

7、系等角度考虑,但是最根本的是要考虑能否有力地表达新闻主题。基于本文主题考虑,所以没有详细写“‘建设者’如何呵护生命”。答案:“呵护生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中的一方面,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极限精神的一部分,作者追寻的青藏铁路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详细描写,就无法突出青藏铁路的其他精神,就会冲淡主题。考点3 分析新闻表达技巧考点解读新闻的表达技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新闻的文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