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ID:31256094

大小:70.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_第1页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_第2页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_第3页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_第4页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夏目漱石《心》的文学蚀学研究2017-04-1323:12:04西部学刊2017年3期摘要:由于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国策的推动,西方人文思想迅速涌进了刚刚打开国门的日本。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敏感地感受到东西方人文思想冲突的暗流对那个时代个人发展的影响。他于1914(大正3)年4月至8月在《朝日新闻》发表了小说《心》o论文根据文本的开放性以及口给口足的特点,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析《心》中的伦理线、伦理结以及伦理选择,对“先生”的自杀之谜作出伦理阐释。这就是,“明治维新”之后,西方人思想(尤其是个人主义)作为新的思想涌入日本,具有很强的活力,它促使“先生”作出了符合个人主义思想的人生选择

2、,但是“先生”内心深处的传统伦理观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两种伦理观念在“先生”心灵深处进行着激烈地交锋,交锋的结果使“先牛•”日日痛苦不堪,最终选择口杀以解脱和逃避。关键词:夏目漱右;《心》;伦理线;伦理结;伦理选择;伦理阐释中图分类号:131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夏口漱石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心》(1914)被认为是故能体现作家追问国民伦理身份、探究人生真意的一部作品。“《心》是我国小说中不可多见的道德小说。恐怕如此采用道德情感进行创作的小说在西方也不会太多。何况这还不仅仅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这是对人生真实道德的描写和表现”。[1]16《心》发表100年后,201

3、4年4月,大江健三郎在东京H比谷的演讲中再次提及夏日漱石和小说《心》,说到:要想了解日本人,建议去读夏目漱石的作品。这足可以让人想见夏目漱石及其作品在当今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分量。中国对《心》的研究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叶琳(2003)、李光贞(2007)从“心灵探索”、“明治梢神”等角度对《心》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曹瑞涛(2011)认为“先生”死于明治精神,并对文本的“明治精神”进行了分析;曹志明(2013)在“明治精神”研究基础上继续分析“先生”之死,认为“主人公'先生是由于受到传统伦理道徳谴责,并非'明治精神才选择自杀”,否定了“先生为明治精神殉死”的说法。林啸

4、轩、牟主新(2013)认为:“《心》通过被赋予启蒙功能的先生深受道义苛责并决然自杀。表达了作者对推动个人主义发展的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以及对年轻一代真正实现个人主义的热切期盼。”在上述有关“先生”死因的分析中屡屡出现的关键词就是“明治精神”和“个人主义”。李光贞(2007)和曹瑞涛(2011)均对“明治精神”进行过分析,因为视角和论据的差异,两人对“明治精神”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可以说,“先生”的死亡Z谜仍然未被真止披露和揭晓。面对国内外学界对《心》中“先生”死因至今依然众说纷纭的状况,笔者认为,文学文本作为自给自足的开放性、完整性的艺术存在,必然同时具备完整的自我阐释功能。在文学

5、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利用《心》屮的伦理线、伦理结的建构和解构,分析“先生”在文本中的伦理选择,让文本口身來揭示出“先生”死亡的真相。一、《心》中东西方文明并行的伦理线夏口漱石认为:“伦理的才是艺术的,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伦理的”。[2]30《心》屮绵织着夏目漱石对伦理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省察,可以看作是作家对社会伦理问题思考的艺术表达。《心》中的伦理线作为其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探讨和阐释这部经典小说的关键。“木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看,几乎所有的文学文本都是对人类社会屮道徳经验的记述,几乎所有的文本都存在一个或数个伦理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称Z为伦理线,而文学文本的一个个伦理结,则被伦

6、理线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构成文本的整体伦理结构。”[3]14鉴于文本中存在着整体伦理结构和贯穿局部的伦理结构,为了避免在表达时可能会造成的混淆,笔者此处用伦理线梳理文本《心》,以便明晰文本的伦理结构。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在日本近代史上写下非常辉煌的一笔。作家和史学家的眼光和关注点大有不同,在史学家们对明治维新大唱赞歌的口寸候,作家却为刻画隐匿于吋代背景中个人的灵与肉的相互倾轧而呕心沥血。夏戸漱石是这样的作家,他《心》屮的“先生”可以看作是明治维新恢弘背景下的-个暗色的背影。H本近现代思想家丸山真男(1914〜1996)认为:“在H本人内在的生活中,思想的渗入方式及其相互关

7、系,从根本上说是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的。但以明治维新为界,无论是从国民的精神状态还是从个人的思想行动来看,其前后的景观显著不同。……现在想提起注总的是,传统思想在维新后越发增强了零碎片段的性质,既不能将各种新思想从内部进行重新构建,亦不能作为与异质思想断然对抗的原理发挥作用。”[4]10即丸山真男也认为在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开国潮流中,传统社会伦理意识在H本人的生活中依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F!本传统社会伦理观念在《心》中表现为家制度和以“礼、义、仁、智、信”为特征的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