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ID:3127334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  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学习、探索,想尽一切办法

2、,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只要保持兴趣,就会始终自觉、自主地去钻研,并不知疲倦地坚持甚至贯穿人的一生。久而久之便能达到无法想象的高度,创造出辉煌的奇迹。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教学《可爱的动物》,有的教师范画加讲解,而有的教师则将学生带到动物园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概括,然后再稍加指点,学生就画出了生动而有趣的动物。学生们面对直观、生动、丰富的自然形象,学习兴趣自然高涨。4  可见,灵活、直观、生动的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应成为每个美术教育者的共识,并且童年阶段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

3、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育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为此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

4、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探索、思考、创造。  学生虽然在各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应是平等的。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要以权威自居,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孩子的“大朋友”。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说美术课上无差生,我很赞同此作者的看法。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满足于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给爱提怪问题、调皮捣蛋的孩子冠以“差生”之名,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应让学生变得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我们不能扼杀所谓“差生”4的创

5、造欲望,应以不断的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让课堂成为他们创造新事物的摇篮。在课堂上,教师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应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让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让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改变师生的交往方式。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不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美术绘画制作中注意培养观察力是美术教师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辅导学生搞好绘画创作的基础,

6、也是学生绘画创作能力养成的关键所在。所谓观察力,是指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分析及判断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  法国艺术大师、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也说:“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  四学生的参与能力,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还必须参与动手去实践,否则一切将成为“无本之木”。4  教学中教师必须洞察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多思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

7、教育技艺去激发学生的心灵劳动,开启学生的才智,引导他们成为知识掌握过程中活跃的、兴趣盎然的参与者,并产生愉快感、激动感、情绪振奋感,形成积极的创造性能力。  实践证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美术本身就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寻求新的创作理念为主,而且要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