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ID:3127657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_第1页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_第2页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_第3页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提出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用生成,在问题解决中发现问题;注重指导,在策略优化中提出问题;巧设情境,在认知冲突中揭示问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示问题  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一、善用生成,在问题解决中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

2、:“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案例1】苏教版第九册小数除法的练习课中我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一只蜜蜂3小时飞行55.8千米,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口答数量关系和算式)(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3)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18.6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练习完第一题,并总结出数量关系式后,接着让学生回答第二题的算式:4  生1:“9.3×

3、2。”  师:“题目中没有2,你从哪里来的?”  生1:“因为1小时里面有2个0.5小时,那么1小时飞行的路程就是0.5小时飞行路程的2倍,所以用9.3×2。”  师:“那怎样修改一下这个算式更合适?”生2:“9.3×(1÷0.5)。”师:“还有其他解法吗?”(我有意识地指了指刚板书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生3:“9.3÷0.5。”  师:“同意吗?”  生:齐声响亮的回答:“同意。”  就在我准备出示第三题时,下面有个同学(小君)连连说:“不对,不对!‘9.3÷0.5’表示的是每0.1小时飞行的速度。”虽然知道他错了,但我并没有因为要赶进度马上否定他的说法,而是请他

4、说说是怎样想的。他说:“第1题‘55.8÷3’表示每小时飞行的速度,那么‘9.3÷0.5’应该表示每0.1小时飞行的速度。”哦,原来我准备的第一题的铺垫在他那里起了负迁移的作用,怎么办?怎么跟他解释?我课前也没考虑这个问题。于是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小君同学真爱动脑筋,他的想法好像也有道理,这可把老师难住了,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同学们愿意帮我一起想办法吗?”此话一出,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眼睛盯着我,都想来帮我解答难题。4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由于这种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的,他们会

5、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问题的解决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要。  二、注重指导,在策略优化中提出问题  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交流时我首选引导学生分别说说两种策略(此处略去图表)的思考过程,整理解题的思路,并且强调了要有序列举。接着让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策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大家或者有什么问题想要问问同学或老师的。大家通过老师的预先讲解和自身的思考提出了在此解决方案基础上的优化方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

6、创造能力,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情境,在认知冲突中揭示问题  “问题解决”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问题解决”还是一种载体,通过对那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提问。  【案例2】苏教版第十二册分数除法的练习课中我出示了这样的练习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解答完后,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这两个工程队由于工作质量好、速度快,他们又接到了一项300千米的工程,其余条件不变(教师把题中的30改成了300),让学生猜猜要多少天完成?同学们纷纷响亮地喊出了60天、60天。

7、我并没有加以否定也没有任何暗示,只是请同学们验证自己的猜测。马上就有同学在小声说:“4不对不对,怎么不是6天?”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矛盾,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为什么总米数发生了变化而修路的天数却不变呢?”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于是不用我提示,有的同学马上尝试着把这项工程改成3000千米,也有的同学紧盯着两题在仔细琢磨……这时问题已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