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

ID:3127890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_第1页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_第2页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_第3页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_第4页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节外生枝” 演绎课堂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节外生枝”演绎课堂精彩  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角度、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乃至错误的回答,有些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我们把这些现象视作“节外生枝”。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节外生枝”往往又是学生们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使数学课堂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呢?  一、充分的预设是产生有效“节外生枝”的助推器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于是不少教师对预设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束

2、缚了自己的个性,约束课堂生成。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上,也不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就  抛弃原来的预设,任由学生信马由缰。这种课堂看似热闹,但很可能连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成为空中楼阁,生成因缺乏深度而毫无价值。  综上所述,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充分预设课堂就极其重要了。没有一个很好的预设,有效的“节外生枝”就可能无法产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预设固然重要,但我们的课堂又不能唯预设,所以预设要预留接口――生长点,因时、因事、因地、因人随时嵌入,让预设真正为学生服务

3、,成为教学的助推器。5  二、有效的“节外生枝”要如何利用  1.妙用倾听,适时追问  【案例】“圆的认识”片段  师: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半径、直径、圆心和对称轴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你可以继续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信你有更多的发现!  交流:  生1:我通过折一折发现,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因为可以变换无数个角度对折。  生2:我还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你发现了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发现的?  生2:我是用尺量的。  师:那黑板上圆的直径是你圆半径的两倍吗?  生2:不是。必须是相等的圆。

4、  师:是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3:我也有同样的发现!  还没等学生说完,师打断:相同的就不说了,还有不同的发现吗?5  同学们的发言实在是太精彩了,有方法有结论。老师继续引导有没有不同的发现,一个孩子却出奇的要说一样,真是意外。但回头再想,说不定学生的回答即将可能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说完呢?无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动态生成式课堂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发现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  呢,可见教师的关注点还仅仅是结果,而非得到结论的过程,这是不可取的。  现在的课

5、堂学生往往不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使得我们的教学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面对这些“奇谈怪论”,实在挑战教师的理智和智慧,如果我们能敏感捕捉其中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利用起来,以学定教,就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意外收获。  2.善用错误,峰回路转  【案例】“认识三角形”片段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头尾相接围成的图形,那是不是随便拿三条任意长度的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可以!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条线段分别是:2厘米、1厘米、5厘  米,用它们来围一围吧!  生:老师,不对,围不出来。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

6、所有学生都动起笔在画画验证,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师:要组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吗?  “言为心声”,学生的错误回答代表学生的初步理解,但错误又“错”得顺其自然,然而在操作中却感到困惑,困惑后产生的探究欲望是强烈的,这就是“错误”5带来的附加值。教者没有急于给予纠正,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的结果进行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建构。教师的智慧恰恰在于凭借自身的教学敏感及时进行教学诊断,并灵活地对其进行转化、提炼。“错误”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3.妙用争辩,因势利导  【案例】“

7、小数乘整数”片段  学生在尝试练习3.24×30中出现两种情况:一是0不要抄下  来,就在积上点出两位小数;二是算出结果9720,再点出两位小数,化简。教师发现第一种情况的人数还居多,将计就计,来了场辩论,看说能说服对方。“一”说:因为本来就要化简的,所以那个0就不要了。“二”说: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了吗?先按乘数乘法来算,再点小数点。还有同学补充:难道324×30与324×3是一样的?这个0要不要都无所谓了?  孩子们的发言实在是太精彩了,瞧同学们那头头是道的认真劲儿,我不禁为自己的这个即兴设计暗暗叫好。学生因

8、为0处理产生矛盾,教者巧妙地因势利导,把问题抛给学生,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应用,问题意识得以培养,数学思维也被引向深入。在这里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学的价值得以体现。  预设与生成是个永恒的话题,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们的点点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