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ID:3127919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1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2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3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摘要】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猜测、想象、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合作

2、、对话、交流、展示个性的平台,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新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思想上要有认识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还,意思为

3、“回、归、归还”4。本来属于谁的,归还与谁。课堂属于学生的,就要归还与学生。归还是什么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还须有必要的“传道、授业、解惑”。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回来的“尴尬”,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原因。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离太阳远还是近的问题说不知道。可是,我们现

4、代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是高过学生,学生肯定不如老师知道得多,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第一,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其二: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早早地将学生的问题“帕斯”。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讨论要有味  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在一节公开课

5、上,一名教师照例搬出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只待老师一宣布,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讨论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4。教师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有鉴于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

6、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三、多样化教学的链接  一节课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气氛很活跃,看上去确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然而,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知,能用多种方法计算的学生为之少数,有些学生认为:“我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老师也表扬了我。别的小朋友的办法我没有注意。”我想,作为教师不妨引导和点拨学生对同伴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类,让学生依据同伴提供的方法不断自我调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要让学生理解方法的合理性,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7、,我们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的筛选和优化。在进行优化时,优化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优化的时机应该是学生对原有算法进行质疑,对新的算法有种向往的时候。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相结合;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题中之义。  四、注重活动的过程与实效  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只是注意外在表现方式,

8、更多的应是注重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4的活动,设计具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第三,提高活动的内向化水平。有价值的活动应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完成内向化过程的活动,即应使外部实践活动经过不断地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如何把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