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

ID:3129616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_第1页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_第2页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_第3页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热爱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我

2、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情境的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唐僧师徒四人走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村民们在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此时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好客的村民送了一个大西瓜。这时猪八戒连忙抱过大西瓜馋得口水直流,孙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了极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且俺的肚子大,俺要吃六分之一,至少要吃五分之一。”4聪明的孙悟空听后,立即切了六分之一给了猪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猪八戒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一旁直拍脑袋。我让学生带着这个欲解不能的

3、问题,进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把目光都投向老师,这时我用投影片出示3个相同大小的大西瓜,把3个大西瓜平均分成4份、5份、6份,分别取出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比较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大小。学生全神贯注观察图像,一目了然地知道四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大于六分之一。从中悟出了“分子相同,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的道理。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而

4、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知识的特点,常常采取制造悬念,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引发出求知欲,从而积极地探索研究新知识。例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伊始,我设下悬念问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有几岁?”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18岁”。此时我没有回答学生说的对错与否,紧接着我又问:“爷爷才18岁,他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一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齐声回答:“不能有孙子。”那么小明的爷爷到底是几岁呢?此时,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尽快解开心中的谜。这时,我适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这一课,

5、学完后你就知道小明爷爷今年有几岁。于是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方面知识,成了主动学习的探索者。我让学生观察课前已准备好(平年、闰年)的年历,让他们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几天。并把每月31天的用符号“0”画下来,30天的用符号“*”画下来,28天或29天的用符号“X”4画下来。结果他们发现任何一年的年历每年都有12个月,每月31天的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每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各月,而二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需的

6、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这样每过4年就差不多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的叫平年,一年定为366天的闰年,因此,每4年里就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但如何知道是平年、闰年呢?告诉学生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通过年份的推算和判断,同学们对课前老师提出的这个“谜”也就解开了。小明的爷爷只过了18个生日,原来小明的爷爷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根据4年里有一个闰年,同学们很快算出了小明的爷爷今年是73岁。由于同学们成了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自身产生的内动力就自然而然地驱使学

7、生主动地攻克难关,学好数学。  3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4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是内因,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是主导,教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生要更有效地学,是学的外因和服务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具有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

8、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对这个练习的其中一道思考题教学,我让同学们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